【專題探索】擋不住的人潮——示範區國際人才流動新思維
林怡君 (2013/08/05) 《台經月刊第36卷第8期》
台灣透過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放寬國內市場投資限制、調適相關法規,營造良好投資環境,並藉以創造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條件,有效提高台灣競爭力,結合產業優勢、創新優勢、地理位置優勢與獨特的文化內涵等,將自由經濟示範區打造成產業創新整合中心、新世代自由貿易港、國際人才培育中心、國際健康醫療中心、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等具特色的區域產業中心,以期充分發揮自由化所釋放出來的能量。
人才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搶人才大戰在全球化後早已跨越國界藩籬,每個國家為實現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皆將人才視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紛紛對人才培養、吸引與運用作出新的人才戰略;人才已成為決定企業生存的重要資源,更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換言之,積極引進具有專業知識或技術的外籍白領∕中國專業人士,絕對有助於增強我國企業、產業與國家競爭力。
台灣資源缺乏且市場小,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產業轉型與競爭力提升,在全球人才競逐上也不若新加坡、香港、中國等鄰近亞洲國家來得積極,在不久的將來,我國將面臨人才赤字危機,吸引、留住、開發及運用高階人才議題刻不容緩。藉由自由經濟示範區之建設,有助於台灣整合世界資源與市場,過去因為法規窒礙,外籍、中國白領專業人士流動的問題,將在自由經濟示範區獲得紓解。
很多法規門檻及限制,主要目的是為保障台灣國人的就業機會,不過這些限制,也一併擋住有意為台灣貢獻的外籍人士,包括父母或其中一人為台灣人,但持有外國護照的外僑(注1)。而自金融海嘯以來,失業率始終處於相對較高水位,薪資亦呈現遲滯不前狀態,引進外國人才與人力自然產生「排擠」本國人工作機會的疑慮。
自由經濟示範區是以五海一空為示範點,除了放寬外籍白領專業人士來台工作(居留)限制之外,中國專業人士比照外籍專業人士,亦在示範區內提供完善的生活機能基礎設施,提高進駐示範區之本國企業及外商企業僱用、運用外籍∕中國專業人士的效率。一般來說,引進外籍專業人士不僅可加強企業的戰力,也是磨練本國就業者的方法,企業內部自然有促進雙方的相互搭配、合作,進而達到吸收雙方知識來創造加乘效益的最佳策略。效益經過擴充與波及後,提升產業發展能量,將吸引更多企業與人才投入,促進產業的茁壯與成熟。
另外,許多外商或海外台商在中國聘僱中國籍幹部,欲吸引外商來台投資、或是台商回台投資、或設立總部,目前我國對中國籍幹部來台有三個月的限制,自由經濟示範區在這方面的鬆綁,也有助於提高外商來台投資與海外台商回流的誘因。再者,台灣人才對外國企業而言可謂是物超所值,台灣人才具有一定素質且相對便宜,對外商具有一定吸引力。自由經濟示範區吸引新的外商進駐後,自然帶來許多就業機會,並促進薪資水準的提升。
因此,為降低國內對於引進外籍∕中國籍專業人士可能影響本國就業權益之疑慮,自由經濟示範區確實可以扮演好「完美示範」的角色,讓示範區內的一般性法令存在例外狀況,若本國企業、海外台商、外國企業在示範區內擁有相對便利的環境與制度,若外資明顯流入、台商陸續回台生產或設立總部,投資活動逐漸熱絡,就業機會與所得一定也會出現顯著增加,自然也就可以提高一般大眾或相關專家學者對進一步開放的接受度。
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鬆綁、外資投資、產業創新、高階人才引進、國際醫療、物流發展、經濟轉型、台商回流、區域經濟整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