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亞洲液化天然氣市場動態與發展趨勢
呂嘉容 (2020/06/09) 《台經月刊第43卷第6期》
為因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對環境生態之影響,世界各國皆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的使用,天然氣在發電上有助於減少空氣汙染與溫室氣體的排放,於熱能供應及工業用途逐漸取代傳統煤炭與石油,儼然成為國際能源安全、清潔能源發展以及新興市場能源供應的核心與關鍵角色。
因此,為達能源轉型及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國內天然氣使用量將大幅增加,預定2025年天然氣發電占比達50%。又台灣屬海島國家,目前僅能以液化天然氣形式進口天然氣,故必須掌握國外液化天然氣供應情勢,以確保國內天然氣供應安全。
天然氣種類與交易型態
所謂天然氣(Natural Gas)泛指源自於地下的氣態碳氫化合物之混合物,80%以上成分是甲烷(CH4)及乙烷(C2H6)。依天然氣存在之地質條件與開發特性,可區分為傳統天然氣(Conventional Natural Gas)和非傳統天然氣(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若依天然氣之物理相態及運輸方式,則可分為氣態的管道天然氣(Pipeline Natural Gas)與液態的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
目前國際天然氣市場中,北美洲與歐洲天然氣市場主要是屬管道天然氣,其中包括美國、俄羅斯、歐洲各國等大陸型國家,其價格與當時區域內市場的供需狀況有極大關係。液化天然氣則主要以亞洲地區為主要交易市場,其價格主要與油價連動,目前市場上已有油價之外的計價方式。
目前LNG市場主要現況
LNG自1959年全球首次經船舶運輸(美國至英國)後,LNG市場發展迄今已出現多元化議題,如液化廠/出口國及接收站/進口國持續增加、價格波動、熱值範圍、現貨及短期合約增加、季節性差異及代操作(Third Party Access, TPA)等,目前LNG市場主要現況如下。
(一)以亞洲地區為主要交易市場
依國際液化天然氣進口者組織(International Group of Liquefied Natural Gas Importers, GIIGNL, 2020)報告指出,2019年約69.4%之LNG貿易係發生在亞洲地區,遠高於歐洲地區(24.2%)、美洲地區(4.4)及中東/非洲地區(2.0%)。
(二)由過去的賣方市場逐漸傾向買方市場
供給方面由於美國頁岩氣革命、卡達供應增加及澳洲LNG液化廠陸續完工,需求方面因日本重啟核能發電廠、暖冬現象及新冠病毒疫情,導致LNG市場供應過剩、價格維持低檔。許多歐洲國家及東亞國家之LNG長期合約雖逐漸到期,考量全球LNG市場變化及經濟發展趨勢,買方紛紛轉向至現貨市場購買或要求重啟交易條件談判,如免除無條件支付(Take or Pay)等附加條款。
液化天然氣、LNG市場、能源轉型、亞洲天然氣、LNG進出口、供應安全、現貨交易、油價連動、低碳經濟、台灣能源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