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陳博志論壇】電子鈔票是負利率的好夥伴嗎?

 

台經月刊

 

【陳博志論壇】電子鈔票是負利率的好夥伴嗎?

陳博志(台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  (2016/05/20)    《台經月刊第39卷第5期》

由於歐日等國央行採取了負利率政策,最近國內對負利率問題也有很多討論。不過有些討論對負利率政策相關的問題有些誤解,因此值得較詳細的說明。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所謂負利率政策是中央銀行把銀行在中央銀行某些存款利率降為負值,其目的是要迫使銀行增加放款降低利率,以提高民間支出並提振景氣。這樣的政策雖可能會降低由市場決定的各種利率,但各種市場利率並不見得會變成負值,但有些討論誤以為市場決定之利率也一定要變負,而據以提出各種分析或意見。事實上各種由市場決定的利率即使變成負值,其絕對值也可能甚小,以目前利率水準已很低的情況,再降低一點點利率並不見得因而對經濟產生重大影響(附注)。

其次要注意的是負利率政策談的是負名目利率,實質利率早就常常出現負值。名目利率是指借貸時用貨幣單位來計算的利息比例,例如100元一年後本利和共105元,名目利率即5%。但若一年間物價上漲3%,則放款人扣除物價上漲損失之後實際賺到的利息就大約只2元,也就是實質利率只有大2%。名目利率扣掉物價上漲率大約就是實質利率,因此當物價上漲率較高時,實質利率就可能變成負的。這種情況常會發生,因此目前比較特別的是名目利率也可能變成負值。

名目利率因為一些現實的限制,並不容易變成負值。它的第一個限制是通貨,也就是現鈔或紙幣的名目利率原則上是等於零。因100元鈔票不管放多久,只要沒被偷被搶或毀壞,它仍舊100元,所以名目利率恆為零。鈔票名目利率為零的現實,也就讓一般借貸的名目利率不易變成負的,例如名目利率若為2%100元給別人到期只收98元是很奇怪的事,因為不如把錢放著也仍100元,換言之,通貨名目利率為零的特質,使一般借貸的名目利率很難變成負值。負的實質利率雖常出現,但負的名目利率是借錢給人卻收回更少錢,人們心理上甚難接受,這也是負名目利率的另一個限制因素。

當然保有鈔票是有一些風險和保管成本,因此有些人確實願意接受一點負利率而把錢借給別人,特別是銀行以免除自己保管的成本和風險。銀行發展之初也是收保管費,也就是負名目利率來幫人保管錢。現在很多存款和金融資產若把手續和服務費算成利息,也是具有負的名目利率。所以負名目利率不是新東西,只是這負名目利率很難比保管費高,所以名目利率的下限即使不是零,也是一個絕對值甚小的比例。

名目利率這樣的特質對經濟體系和貨幣政策的運用會造成一些限制。例如在物價下跌時,由於名目利率無法一直降低,因此就常出現即使景氣甚差實質利率仍無法下降的現象,並因而使利率無法再發揮調節經濟的功能。社會上明明已有過多資金,但因名目利率和實質利率無法下降,所以人們寧願保有現金或其他資產,而不願意增加投資和消費支出。

負利率政策名目利率實質利率電子貨幣央行利率貨幣政策資金避險銀行放款經濟刺激貨幣競爭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