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紅色供應鏈對我國電池模組產業的影響評估
楊家豪 (2015/10/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0期》
中國電池模組發展現況
(一)出貨重心的轉移有助中國業者縮短學習曲線
近年來全球筆記型電腦銷售不振,已對其所搭載容量較大、結構較為複雜的圓筒型18650鋰電池模組銷售表現造成不利的影響。而在全球可攜式電子產品出貨重心,逐步由筆記型電腦向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轉移的過程中,主流電池模組結構已同步從6~9顆圓筒型18650鋰電池芯,簡化為平板電腦所使用之兩顆聚合物鋰電池(Polymer lithium battery,又稱鋰高分子電池),或甚至是智慧型手機的單顆鋰電池,從而降低電池模組業者選擇匹配電池的難度,有助於中國業者縮短學習曲線。
(二)中國業者已切入Apple主要產品供應鏈
Apple的iPhone與iPad相關電池訂單由於產品品質與技術水準要求較高,以往均由我國、日本、韓國的電池業者所掌控,但隨著Apple向中國電池芯業者採購聚合物鋰電池芯的數量有所增加,且Apple有意維持供應商的競爭態勢,因此中國電池模組業者已順勢切入Apple主要產品的供應鏈。加以中國品牌崛起,與當地業者關係良好的中國電池模組廠商,更憑藉交期及價格等優勢搶下多數訂單,進一步為產品研發與提升產能等發展需求提供充沛的資金來源。
(三)當地廠商採購來源不再限於日韓大廠
根據市調機構SNE Research之調查(表1),在全球民生用鋰電池芯(即包括電腦、數位相機、手機等產品所搭載之小型電池,而不包括車輛用大型電池)市占率排名方面,中國電池芯業者東莞新能源(ATL,2005年由日本TDK全資收購)、天津力神(Lishen)與光宇(Coslight)由於技術已有一定水準,且在積極擴充小型聚合物鋰電池芯產能的優勢下持續壓低價格,因此市占率已有明顯攀升。至2014年上述三家廠商合計全球市占率達14.3%,顯示中國電池芯業者在小型鋰電池芯的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
表1 全球民生用鋰電池芯廠商排名及市占率
鋰電池材料主要可分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離膜、電解液,分別占鋰電池整體材料成本比重之33%、15%、13%、15%,雖然日、韓、歐業者仍在全球鋰電池材料市場居於領導地位。但隨著中國業者持續投入研發資源與積極擴產,在下游中國電池芯廠商率先導入本土鋰電池材料的環境中,中國材料業者出貨量亦有明顯攀升,其中在負極材料與電解液領域,中國業者更憑藉價格優勢,而打入國際鋰電池芯大廠供應鏈(表2),從而獲得可觀的市占率。
電池模組、鋰電池、紅色供應鏈、Apple供應鏈、STOBA技術、動力電池、儲能應用、自動化生產、聚合物鋰電池、垂直整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