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新加坡服務業發展策略與台灣可借鏡之處
吳家瑋 (2013/08/05) 《台經月刊第36卷第8期》
新加坡是位居馬來西亞南方的城邦型島國,國土僅台灣的1/51,是世界前20小的國家之一,人口約531萬人,其中僅382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其他則屬永久居民或外籍勞工(附注)。與一般海島型國家相同,新加坡面臨人力、土地、天然資源貧乏的問題,然而卻在建國短短40幾年的時間裡,經濟呈現飛躍性的成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新加坡每人GDP達51,455美元,排名世界第11名,亞洲國家第一名;以1970~2012年的每人GDP年複合成長率來看,新加坡達10.04%,排名世界第六名,亞洲國家第三名。
服務業發展現況
服務業在新加坡的經濟發展中一直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早期憑藉著位居東南亞地區重要貿易轉運的優越地理位置,傾全力發展交通、航運及貿易服務業,成為區域土產(如橡膠、木材、香料等)以及歐美製成品的集散中心,轉口貿易興盛,這也使得新加坡的銀行與保險業較鄰近國家發展得早。爾後歷經了兩次工業化階段,使新加坡具備了製造業基礎,經濟型態也逐漸轉型為出口導向的工業化國家,製造與服務並進的雙引擎模式儼然成形,服務業輔助產業發展的角色亦愈來愈明顯。以下從國內生產毛額(GDP)、就業、出口及對外直接投資等構面,來說明新加坡服務業的現況:
(一)從GDP結構來看,服務業占七成,種類多元且發展均衡
2012年新加坡整體國內生產毛額(以基本價格計算,不涵蓋間接稅)達3,245億新幣,其中2012年製造業與服務業的GDP達到869億與2,223億新幣,占GDP的比重分別為26.8%與68.5%。近四年來新加坡製造業與服務業的GDP占比大致穩定維持在27%與69%(圖1)。
觀察近四年新加坡服務業各業結構(圖2),平均占比前五大的行業分別為批發零售業(26.4%)、商業服務業(20.3%)、金融保險業(17.1%)、其他服務業(15.6%)及運輸倉儲業(11.7%)。前五大服務業產值占比約91.1%,且個別占比皆超過10%,顯見新加坡多元且均衡的服務業發展。
圖1 新加坡GDP結構
圖2 新加坡服務業GDP結構
(二)從就業結構來看,服務業就業人口占比近八成,其中以商業服務相關領域為主
2011年新加坡本地的就業人數為199.9萬,較2010年成長1.8%。其中製造業與服務業就業人數為29.2萬與158.3萬人,較2010年分別成長0.3%與3.5%。2006~2011年之間新加坡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占比,大致穩定維持在76~79%之間,且自2008年後占比逐年上升;製造業的占比約在14~17%,2007年以後逐年減少(圖3)。新加坡服務業在GDP的占比約為69%,就業人數的占比高達78%,顯見服務業在吸納就業人口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中,占比前五大的服務業:社區、社會與個人服務業(28%)、批發與零售業(19%)、商務服務業(17%),以及運輸與倉儲業(12%)和金融服務業(9%),皆為商業服務相關行業(圖3)。
新加坡服務業、經商環境、全球運籌、產業升級、外資吸引、自由貿易、數位轉型、政府效率、區域總部、商業服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