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十二五規劃與中國經濟展望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十二五規劃與中國經濟展望

莊朝榮  (2011/01/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1期》

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經濟發展

科學發展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728的講話中,所提出的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思想。2006年的十一五規劃之後,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首次定位為戰略性、綱領性、綜合性的規劃,也就是初步納入科學發展軌道,預期十二五期間2011~2015年)基本上將納入科學發展軌道,十三五期間將全面實現科學發展,完成建設小康社會。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就是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和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簡單的說,科學發展觀是兼顧經濟發展和社會環境發展的綱領。

十二五時期的發展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為主線,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經濟結構調整為主動方向,擴大內需,提高服務業GDP、就業、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大力提高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投資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經濟,促進綠色消費,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生態安全、氣候適應的多贏局面;以「五大建設」(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建設)為主體內容,即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五大建設」。十二五規劃不同於以往五年計畫「加速發展」的原則,而是從「加速發展」轉向「科學發展」。

具體地說,首先針對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的問題,實行城鄉協調發展。其次,針對中國地區發展的兩大差距,「東西差距」(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地區)和「南北差距」(南部沿海和北部地區),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戰略。第三,解決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失調的問題,實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雙輪驅動」。第四,針對生態環境惡化,實行綠色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第五,針對「低就業」增長模式,實行就業優先戰略,選擇「以就業為中心」的增長模式(胡鞍鋼、鄢一龍201034)。

 

十二五規劃的重點建議

由於過30年來,中國為追求快速成長,設置經濟特區,吸引外商投資,以促進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成就中國的經濟奇蹟。中國人GDP1978年到現在增加了兩倍多,也就是說,全世界人GDP50年才完成的增長,中國只花30年。但這一次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窘境,以促進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策略因而失靈。因此,中國追求經濟成長的模式必須改變,一方面,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必須積極創新或大幅改善能源和資源生產力,尋求永續發展,否則這麼多個經濟體的崛起不可能持續;另一方面,中國必須調整經濟結構,發展以擴大服務內需帶動經濟成長的模式。

根據20101018中國共產黨17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規劃的主軸。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即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國內消費需求;收入分配更注重公平;經濟增長更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善、健康友善;國際競爭力更注重全面創新。

從產業面來看,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使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促進經濟增長。在促進農業現代化方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多管道增加農民收入,完善農村發展體制。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在加快發展服務業方面,建立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准入標準,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

從需求面來看,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並發揮產業政策作用,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使消費、投資、出口能夠協調拉動經濟增長。在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方面,必須著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體制之障礙。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要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

十二五規劃科學發展觀內需擴大綠色經濟經濟結構調整碳排放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崛起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