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責任投資原則(PRI)與永續連結貸款(SLL)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責任投資原則(PRI)與永續連結貸款(SLL)

黃停雲  (2022/03/09)    《台經月刊第45卷第3期》

緣起

隨著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議題受到重視,社會責任投(SRI),或稱永續投資之相關概念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蓬勃發展,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不僅要考慮傳統的財務資訊,也要考慮目標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 ESG)層面。因此,從長遠來看,金融市場將更具競爭力和金融穩定性,也將創造更積極的社會影響。根據聯合國責任投資原(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之統計2016年全球僅有大65兆美元的資產管理簽署PRI。然而,2019年已有超2,500家投資機構,管理著85兆美元的資產。同時,全83家大型保險公司已經簽署了聯合國永續保險原(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 PSI),監管的資產超14兆美元。此外,彭博社2019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社會責任投資已達30.7萬億美元,2016年以來增長34%,表明全球資本市場對永續和負責任的投資有強烈的需求。

英國金融時報證券交易(FTSE)將上述社會責任投資的概念應用於其指數編制方法,2001年推出FTSE4Good系列指數,追蹤符合經濟、環境和社會標準的公司績效表現,被廣泛認為是全球社會責任投資的重要參考基準之一。美國明晟公(MSCI)也根據不同的主題SRI投資策略開發ESG系列指數。同時間在亞洲,日本2003年發布了日本社會責任指數,韓國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都2009年分別推出了韓國社會投資指數及上證社會責任指數,顯示出各國對企業社會責任問題的高度重視,並積極推動相關措施,鼓勵企業履行其社會責任。

ESG投資的概念起源於社會責任投資,最初的概念形成18世紀,當時宗教基金拒絕投資於與他們的宗教精神相悖的領域(如:煙草、武器等)。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問題的日益突出,各種與環境有關的法律得到完善的強化,企業與投資者開始意識到公司的社會責任表現也可能影響其財務表現,公司的企業社會責(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表現逐漸成為決定投資價值的依據之一。因此,高盛集團2006年首次提出ESG這一專有名詞,此ESG評分框架逐漸形成,相關的投資產品也在資本市場出現。與著重企業盈利能力和財務表現的傳統指標相比ESG評價從非財務角度強調企業和社會價值,以尋求穩定的長期回報。

雖然國際上還沒有形成統一ESG評價系統,但很多機構和組織都提出了各自具有代表性ESG評分機制,其精神概念基本一致,只是在各個領域的分類和具體指標上有所不同。近年國際組織和投資機構不斷深ESG理念,評價標準和相關金融商品不斷推出ESG逐漸成為各國主權基金和養老基金的重要投資項目,也成為公、私部門追求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


CSR與金融業之鏈結

金融業相較於製造生產和科技服務業,是相對低汙染、低耗能、低碳排的產業。然而,這並不表示金融業在永續議題上得以消極投入或不參與;反之,金融產業其實能善用業務核心優勢,迅速發揮影響力、驅動改變。金融業是特許行業,業務經營和食衣住行息息相關,投資、融資、放款、保險、資產管理等常見的營運領域,皆涉及眾多潛在的利害關係人,且每個產品、決策都可能產生多元層面的社會影響,故金融業作CSR開路先鋒更為責無旁貸。舉例來說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引發次級房貸風暴效應蔓延,重創全球金融市場及經濟,若當時金融業能有擔負對社會負責任的意識及文化,或許就能降低房貸風暴之嚴重性或甚至規避它的發生。

永續金融責任投資原則永續連結貸款ESG投資綠色金融永續發展目標金融業CSR企業社會責任氣候行動低碳轉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