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生專欄】芝加哥學派的興起
施建生 (2008/03/07) 《台經月刊第31卷第3期》
在經濟思想史上曾有幾個以倡導者講學的所在學府為名號的學派,如英國的劍橋學派、奧國的維也納學派、瑞士的洛桑學派、瑞典的斯多哥爾摩學派等等。近年來又有美國的芝加哥學派,這一學派的興起與費利曼有深切的關係。現可略加追述。
談到芝加哥學派自可從20世紀三○年代的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的情形說起。當時該系的組成份子相當複雜,主要的可分為三群不同的人物。一群是奈特(Frank Knight)、范納(Jacob Viner)、沙門斯(Henry Simons)與閔滋(Lloyd Mints),都是一些新古典的經濟學家。另一群是納夫(John U. Nef)、藍艾特(Chester Wright)、李蘭(Simeon Leland)與密爾斯(Harry A. Mills),他們可以說是一群美國制度學派的代表。他們的學生是研究生中的多數,與美國其他大學所訓練的沒有多大差異。第三群則人數很少,但很有影響力,這就是一些數量經濟學家或者計量經濟學家的先驅,他們是道格拉斯(Paul Douglas)、舒爾滋(Henry Schultz)與朗格(Oscar Lenger),其中道格拉斯還可以說是上述制度學派的代表,朗格則為一位巿場社會主義者。但舒爾滋則不幸於1938年因車禍而斃命,不過翌年有科威爾斯委員會(Coweles Commission)的參與,其中有不少數理經濟學家,自然增加這方面的聲勢。在這些教授中對費利曼影響最大的是上述的第一群,現在可以就他與他夫人記憶之所及略加敘述。
首先自可從上述的范納教授說起,因為這是1932年費利曼與他後來的夫人露絲.杜萊特(Rose Director)首次在同一課中所遇到的老師。這門課稱為「價格與分配理論(Price and Distribution Theory),是每位研究生必修的最主要的課。范納講得極有系統,有高度嚴整的組織,他在教室中態度非常嚴格,謠傳他每年總要在課中淘汰至少三分之一。露絲曾這樣回憶:「范納給彌爾登(這是費氏的名字─作者注),與我開啟出一個新的天地,他將經濟理論解釋得非常精彩,使它成為一門引人入勝的課程。在范納手中,經濟理論是一套嚴整的工具,要小心的運用,要特別注意它的邏輯上的緊湊性,但基本上要看遇到實際重要經濟事件時,是否可用來幫助自己的瞭解。」(Mitton and Rose D. Friedman, Two Lucky Peopl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1998,此書簡稱Two Lucky People, pp.35~36)
他的專長是國際貿易理論,對經濟思想史亦有豐富的知識,是經濟學界的著名人士。不過,在這兩位學生的心目中,范氏也有一弱點,這就是對於自己所犯的錯誤不願虛心接受。他們舉出范氏在1931年所寫的那篇稱為“Cost Curves and Supply Curves”的著名論文為例,范氏在該文註釋中特別聲明他曾邀繪圖員,要照他的意思將所有這二種曲線都要畫成在各自之最低點時相切。這位繪圖員Y. K. Wong(應為中國人,不知其真正姓名,姑譯之為汪先生─筆者按)說這在數學上是不可能辦到的。但范氏不接受。後來這位汪先生在經濟學家中的聲譽卓著,因為他這一見解不但在數學上是正確的,就是在經濟學上也是正確的。據說這位汪先生後來成為著名的數學家。(同上注書,p.36)
接著可以談談奈特,他也是當時芝加哥的大牌教授之一,其所著的「風險,不確定與利潤」(Risk, Uncertainity and Profit)一書奠定現代廠商理論的基礎。他與范納輪流講授「價格與分配理論」。二人固然都是傑出人才,但沒有二人之相異會像他們二人那樣的巨大。例如二人雖然同樣講授一門課,但二人講授的方式固然迥異,內容亦不相同。上面已提過范納講解說理都非常清楚,奈特則毫無系統,常常牽涉到一些哲學上的問題。很多學生都上過他二人的課,露絲也是如此,以上就是依據她的回憶而寫成的。(同上注書,p.35)
他還講授經濟思想史,而斯蒂格勒(George J. Stigler)是他的得意門生,是他所指導完成的二篇博士論文的學生之一。他在1972年5月24日為奈特逝世所開的追悼會中曾如此說:「他是一位可敬愛的不可征服的、不可揣測的人物,但他的強大的影響力不是來自他的怪癖的個性與迷人的魔力。他的影響力之一個巨大來源是他對於追求知識之用心的純真。奈特所傳遞的對於真理之毫無保留的追尋意識是我望塵莫及的。他對權威之不斷的懷疑,也許對我們教導得過分了。但他之不願對任何權威屈服也不是沒有理性的,如果理性不讓他傲慢,他還是會謙遜以對的,特別是他與我們學生之間的關係是毫無屈從的成分。他至少會諦聽我們的建議,像是來自一位著名學者一樣。實際上,有時當他在期待我們不適當的意見時,對我們表示尊敬的態度會使我們感到非常不自在。」(同上注書,p.36~37)
芝加哥學派、費利曼、自由市場、貨幣政策、經濟自由、實證經濟學、反凱恩斯主義、價格理論、貨幣數量學說、經濟學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