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院長觀點】從Apple Pay登台看兩岸發展行動支付市場

 

台經月刊

 

【院長觀點】從Apple Pay登台看兩岸發展行動支付市場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7/06/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6期》

果粉期待Apple Pay2017329正式來台上路,讓發展行動支付起步較晚的台灣出現一道曙光。根據金管會資料統(2017),在台灣上線Apple Pay兩天之內就吸引超41.5萬張綁卡。反觀「台灣行動支付公司」發行T-wallet行動支付,用了七個月時間卻僅有綁3.3萬張信用卡。

平實而論,台Pay全性、彈性都Apple Pay更好,而且不只能綁信用卡,還可以綁定金融卡,各方面來看,應該獲得Apple Pay更多的使用者,但為何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

根據金融圈知情人士透Apple與國內七家銀行簽定三年合約,其中有三大重點。首先,合約每三年一次,合約期滿Apple將根據該行的發卡績效以及消費量,來決定是否續約。

其次,有「基本配額」要求,大型銀行首年至少要發Apple Pay信用卡三萬張,中小型銀行額度則為一萬張。其中,發行信用卡指的是在手機上綁定、登錄該銀行的信用卡,不一定限定於新發信用卡。

最後,倘若沒達到「基本配額」,第二年及第三年手續費抽成率分別可再提0.4%。目Apple對國內銀行的抽成比率1.2%,已高出臨近的中國與日本銀行0.6%0.8%一大截,倘若銀行不努力,連續兩年發卡量沒達標,第三年抽成比率將高2.0%

很明顯的,這七家銀行雖然得Apple Pay資格,對其信用卡的宣傳能帶來一定的正面效果,但卻不見得能從中賺錢,一旦發卡量未達標準,不僅抽成費率提升,還可能面臨無法續約的窘境。面對較高成本、配額要求,且又無法轉嫁給消費者的情況下,如何搶市占率、擴大信用卡Apple Pay業務規模,成為這七家銀行成敗最重要的關鍵,在銀行大力的宣傳與優惠的刺激下,Apple Pay綁卡量飛速的成長,台Pay當然無法相提並論。

的確,相較於其他亞洲鄰近國家,台灣電子支付與行動支付的發展相當落後,根據金管會「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2016)指出,台灣電子支付比率26%,遠低於鄰近國家韓77%、香65%、中56%新加53%,發展起步相對晚上許多,如Apple Pay潮吹起台灣行動支付發展的號角,政府應趁機制訂政策,搭上這個將席捲全球的大趨勢。而中國行動支付發展多年,市場規模位居全球首位,發展歷程及現況值得我們借鏡。

2017328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中國建設銀行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開啟了行動支付產業大整合的序幕,未來中國的最大行動支付業者支付寶、螞蟻聚寶與建設銀行的三方用戶,可以透過平台方便地選購三大企業的產品,例如選購建設銀行的理財商品,而同時阿里巴巴也將協助建行推動信用卡業務。最重要的是,雙方的二維碼支付將可以「互認互掃」,支付寶將支援建行手機銀App支付,象徵行動支付與金融業者的整併。

回顧中國行動支付的發展200412月阿里巴巴創辦支付寶,最初是為了解決淘寶網交易安全所設的一個「第三方擔保交易模式」。但銀行業不能忍受的是「餘額寶」,因為餘額寶是螞蟻金服推出的一個貨幣基金,由天弘基金負責管理,只能透過支付寶投資,支付寶的用戶可以選擇將帳戶中之餘額直接轉至餘額寶,就等於購買了該貨幣基金。

行動支付Apple Pay台灣Pay金融科技第三方支付支付寶數位金融聚合支付監管政策產業整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