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院長觀點】打造新農業創新生態圈,進軍海外市場

 

台經月刊

 

【院長觀點】打造新農業創新生態圈,進軍海外市場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2017/11/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1期》

近年來,台灣興起一股跨域務農潮,來自各領域的年輕人紛紛放下原本在大都會裡的工作,回鄉投入農業。有些人起心動念是有了小孩後,希望小朋友能健康快樂地長大,卻擔心市面上的農產品或加工品,因此寧願辭職自己下田去種。也有人則是為了繼承家業,不得不放棄原本專精領域的職涯規劃,心不甘情不願地當起農夫。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半路出家的務農人由於過去的背景不同,在跨足農業的過程中,將原本的跨領域的思維帶進農業,用科學方法來種田,沒想到卻有意想不到的好成績。

農業是很著重實務經驗的產業,過去老農們憑著豐富的經驗,知道不同的節氣要注意什麼耕作細節,像是俗諺說「頂看初三,下看十八」,就是在預測雨量的多寡,只要農曆每月三日與18日有下雨,雨日就會繼續來,這都是經年累月歸納傳承的寶貴經驗。

但隨著科學的進步,經驗也得與時俱進,慢慢轉化成科學數據,將更多影響耕作的因素帶進科學的量測與實驗分析,就能用數據來精準控制環境變因,營造出更優良的耕種條件,提升農產品的品質與數量,走向高值化。

國內擅長電子、機械及資通訊產品製造與研發,中小企業具備靈活多變的企業文化,加上以人為本的高品質軟實力,許多跨領域的人才、思維、技術投入農業,與農業的碰撞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效應。在發展農業科學上,台灣具備拓展潛在商機的實力,像是無人機、貨櫃農場的硬體製造或農場管理程式的開發等。

舉例來說,曾經是上市科技業主管的魏毓恆與盧韋丞,接手父執輩成立的山水畜產公司後,為防範禽流感,不僅引進最新型全自動雞蛋洗選設備、裝設UV殺菌燈、訂出電腦控制系統的生物防疫標準作業流程,以及研發屋頂環狀消毒管等,甚至用科學的實驗方法發現當雞隻體重控制在1.5公斤時,可以讓產蛋率提升至95%的結論。這種利用科技業的品管做法所得到的新鮮雞蛋,品質獲得肯定,取得麥當勞的大訂單,讓以往秤斤秤兩賣的雞蛋提升為一顆一顆計價賣,獲得國內「2016科技農企業菁創獎」的肯定。

其次,現為蕈優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的方世文,畢業於電子工程系,因娶了菇農的女兒而投入菇類種植。為提升香菇種源的良率而投入菌種開發,向銀行貸款研發全自動環控設備以栽培菌種,並裝設晶圓廠無塵室規格的活性碳空氣過濾系統來隔離環境汙染源,用遠端監控設備來控管品質。比起其他同業平均不良率10%,該公司香菇種源的不良率僅1%,穩定的品質與產能不僅獲得國內五星級飯店的訂單,也進一步外銷至香港與新加坡。

再者,全台最大生鮮地瓜供應批發商慶全地瓜生產合作社,總經理黃榮清雖然只有國中畢業,卻引進科學管理,將契作戶的土地,依照土質建立合適耕種時間的土地資料庫,加上費時三年測試出的低溫保存技術,讓以往一年有四個月不生產的地瓜如今可以全年新鮮供貨。他也將種植地瓜的經驗整理成標準作業流程,建置數據資料庫,並招募具專業或有外國經驗的農業新血,鼓勵契作農家運用App做田間管理與使用農技所的無毒種苗等新技術。與他合作的農夫總是戶戶豐收且品質穩定,不僅在國內市占率高,更能以五倍價格賣到星港地區。

新農業智慧農業科技農夫數據管理農業技術輸出海外市場新南向物聯網農業創新生產效率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