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淺談引「零」潮流下的動能科技
池嘉敏 (2024/03/1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3期》
淨零碳排在全球面臨氣候挑戰的解決方案中不僅扮演著關鍵角色,同時結合創新的交通科技更能有效地推動此目標的實現。如電動車輛技術的進步及相對應的充電基礎設施布建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共享交通模式和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的推廣可有效提高交通流動,不僅有助於保護環境,同時也提供永續、智慧化的城市運輸解決方案,對於應對氣候變化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有著深遠的影響。
隨著地球表面溫度持續攀升,極端高溫導致事故頻率不斷增加,嚴重破壞全球各地的自然生態系統平衡,這樣的變化間接影響整個生態系統運作。此外,極端天氣事件所引發颶風、洪水、乾旱和森林大火等災害對人類社會及經濟結構亦帶來嚴重威脅,包含生命財產損失,並對基礎設施、農業和水資源管理造成嚴重衝擊。由此可知,氣候變化不單僅是一場自然環境的危機,更是對人類社會和全球永續發展的挑戰。因此,全球各國及組織紛紛響應,共同制定並實施有效的氣候政策,如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全球能源部門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以應對大自然反撲。而我國為響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2022年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希冀透過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推動產業朝綠色轉型、升級創新,走向更環保、更永續的世界趨勢,在保護地球的同時也為經濟創造新的競爭及轉型動力。
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增加,實現淨零碳排成為當前全球氣候行動的迫切目標之一,而此意味著需要大幅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尋求更多的綠色能源。依據2023年8月行政院環境部公布的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顯示,受到疫後經濟復甦影響,台灣總溫室氣體排放量自2020年285,071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上升至2021年297,007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增加4.19%。其中,又以二氧化碳為我國所排放溫室氣體中最大宗,排放量為283,114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總溫室氣體排放量95.32%,主要排放源依序為能源部門占94.31%、工業製程及產品使用部門占5.51%、廢棄物部門占0.18%和農業部門占0.01%。
其中,能源部門為來自固定性與移動性的能源活動,包括燃料燃燒及燃料逸散性排放之所有溫室氣體總排放,分別為能源產業66.92%(包括因燃料萃取或能源生產的燃料燃燒排放,其中,公用與自用汽電共生廠燃料燃燒排放及關於石油產品煉製的所有燃燒活動等包含在此類)、製造業與營造業12.13%(包括工業中電力、熱能產生燃料燃燒排放)、運輸11.98%(所有運輸活動燃料燃燒之排放)及其他部門3.28%(包括服務業、住宅及農林漁牧業),綜上可知交通為排放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之一,交通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對我國發展綠色經濟轉型扮演著重大的影響力。
交通部主導淨零轉型關鍵戰略七「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聚焦電動化之技術發展、電動車進程及電動化環境等政策訂定;環境部主導關鍵戰略十「淨零綠生活」,則著重生活面向低碳運輸之使用行為、環境及規範指引。
淨零碳排、智慧交通、電動車技術、能源轉型、交通科技、共享經濟、綠色供應鏈、企業永續發展、氣候變遷應對、碳排放減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