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後疫情美妝時代——美容科技的商機與發展
楊孟芯 (2022/09/08) 《台經月刊第45卷第9期》
根據美國最大美容沙龍產品零售商Ulta Beauty在2021年的ESG報告中分析,美容科技正在走向「有自覺的美容」(conscious beauty),潔淨、永續、多元、重視環境保護是企業應當肩負的社會責任,而不再只是一個口號。美國美容科技客戶體驗領導品牌revieve亦指出,永續發展所涉及的面向愈來愈全面廣泛,只要能降低碳排放量、重視氣候變遷議題都可算入其中一環,包括環境友善、關注公益、符合倫理、創新及數位轉型、經濟責任等五大面向,與此同時,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以及敏感度提升,revieve的研究調查分析,68%的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環境友善的美容產品。在此情形下,各家企業品牌勢必要推出能夠兼顧品質和永續發展的產品以吸引消費者注目。
另一方面,瘟疫延燒全球進入第三年,衝擊了美妝品牌和消費者的互動方式以及參與度,然而疫情也成為了美容科技轉型的契機,展開跨時代的變革,目前正與保健科技無縫接軌,強化了零接觸技術的羽翼,朝著虛擬化妝的方向振翅飛行,並積極為消費者打造虛實整合的嶄新體驗。相較於以往,消費者更積極尋找能提供個人化體驗的數位服務,繼而讓各大品牌爭相投入,希望能從此波商機中大放異彩。本篇將針對後疫情時代的美容科技五大趨勢商機,以及國內外案例進行分析與探討。
零水美容成為下一個綠能趨勢
隨著社會對於氣候危機的重視,例如水資源的浪費、棕櫚油的過度依賴等,零水美容也成為一項重大趨勢。根據Future Market Insights分析,零水美容產品在2031年之前的銷售量可能將成長三成。而CB Insights報告指出,傳統護膚保養品當中,水的比重高達80%以上,而運送這樣大量含水的商品,所含重量不僅會大幅拉升物流成本,增加運送時的廢氣排放,包裝上也更加費工。因此產品設計如能將「水」移除,對於美容品牌而言,可以顯著地改善運送的便利性。此外,零水也等同於去除塑膠以及石化排放物,根據環保主義者兼永續美容製造商Ethique執行長指出,固態的保養品(例如洗髮皂)相較於瓶裝保養品,碳足跡僅占8%。儘管在過去十年內,固態保養品的型態相對少見甚至接受度低,但近年來消費者意識到固態產品更能保存配方精華、防腐劑也較低,加上環保議題發酵,逐漸成為盛行的觀念。
有鑑於此,許多的新創企業和大企業都積極研發創新材料,專注於改良護膚、清潔保養等相關產品的成分,主要是希望能夠透過改變配方和包裝,來提升使用者經驗。如此一來,就可以在更環保、便利的情況下讓消費者輕鬆適應新產品,例如可舀起的洗髮精、可咀嚼的牙膏等。無水產品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別:使用產品時不需要用到水,例如市面上的乾洗髮噴霧,或者產品成分不含水,例如特殊形態的產品。目前新創企業和美容大廠針對這部分做出的革新包括:
2020年11月巴黎萊雅旗下的Garnier推出新產品洗髮皂,為的就是避開塑膠瓶包裝,且相較於液態洗髮精,洗髮皂可以有效降低至少25%的環境衝擊。另外一家尚在種子階段的美國新創Susteau(前身為OWA Haircare)和法國Sephora合作,共同推出全球第一個無水洗髮產品,產品型態為粉末或泡沫,沐浴洗髮時加入水即可使用,Susteau還因此申請了專利。此外,致力於實現碳中和的品牌Everist也設計了無水護髮精華,並於2021年1月剛完成種子輪募資,其他美容沙龍相關產業,也引進省水和無水方案用於美甲沙龍(如Glosslab)、巴黎萊雅也和另外一家美容科技新創Gjosa合作,研發一項能讓美髮沙龍省水的機器,預測能在未來幾年內為至少一萬家美髮沙龍省下80%的用水量。萊雅集團也於2021年3月收購了該家新創。
美容科技、純淨美容、零水美容、虛擬試妝、環保永續、數位轉型、健康美容、個人化體驗、後疫情商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