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美國政經戰略與國際典範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美國政經戰略與國際典範

許峻賓  (2024/12/05)    《台經月刊第47卷第12期》

從川普「美國第一」的單邊路線,到拜登「印太戰略」,美國政經戰略的歷史演變與政策取向,轉為強調多邊的合作。本研究分析美國在AI、半導體及關鍵礦物等領域的布局,透過《晶片法案》、勞工標準等政策,試圖建構符合其利益的全球產業規範,此類戰略不僅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也對台灣產業競爭力產生深遠影響,我國應積極應對,以保持在國際市場的優勢地位與經濟安全。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減少單邊主義,因為需要盟國合作。從「轉進亞洲」到「印太戰略」,美國戰略重心的變動反映其影響力與防衛能力的變化;當重心轉移中國、俄羅斯等競爭國,也進一步考驗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

前言
美國的政經戰略,從冷戰後的單邊主義到當前的多邊合作,展現了其在國際舞台上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美國優先戰略的核心在於確保國家的利益和全球影響力,而這一點在從歐巴馬總統的「轉進亞洲」到拜登總統的「印太戰略」,甚至是川普總統的「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戰略,均保持不變。這種戰略的連續性不僅體現在軍事和政治領域,也延伸到經濟和科技領域,特別是在AI和數位技術、半導體供應鏈、關鍵礦物等關鍵領域的競爭與合作中。美國通過建立規則和推動產業「民主供應鏈」發展,不斷塑造全球典範,其目的不僅為維持其領導地位,也試圖創新全球治理的模式。
在面對全球化和地緣政治的新挑戰時,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布局不僅關注軍事同盟和安全合作,也涉及經濟合作和技術創新。這種全方位的戰略部署有助於美國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同時也為其盟友和夥伴國家提供了穩定和發展的機會。即使在川普執政時推進單邊主義的戰略,川普政府極力要求合作國共同分擔經費或等值的代價,方能獲得美國的支援與合作,而非「Free Rider」。本文擬就美國經貿與產業政策之戰略目標進行分析,探究美國建構新型態國際典範的意圖。

美國政經戰略印太戰略半導體供應鏈AI治理關鍵礦物長臂管轄權貿易政策勞工標準產業典範全球治理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