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從國際生質能料源運用類別研析我國推動方向及課題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從國際生質能料源運用類別研析我國推動方向及課題

王滄榮  (2023/03/0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3期》

躉購制度推動生質能源發展,然鑒於生物質類別特性不同,本文就國際目前生質能料源類別特性進行探究,並研析我國未來推動生質能躉購類別再細分料源之適切性及穩定性、開放進口國外生質燃料之合宜性及必需性、國際永續性認證之銜接等課題,希冀引導國內設置業者提升其綠能產業之競爭力,進而符合國際生質能發展趨勢。

 

在追求國家能源自主性及供應多元化的目標下,生質能之發電特性可視為基載電力的來源之一,並兼具再生能源的減碳效益,近年已然成為備受各國重視發展及改善能源結構之要角。2009年起我國施行之再生能源電能躉購制度中即包含生質能類別,發展至今已提供一定具經濟誘因程度之售電費率以鼓勵發展,並以畜牧場沼氣發電為推動主軸。在此同時,有鑑於可利用之生物質類別特性不同,除沼氣發電外,相關固體生質能燃料之利用亦於我國逐漸成形,爰有必要就國際目前生質能料源類別特性進行探究,厚植國內外相關應用資訊,藉以作為我國未來生質能政策的推動方向參考,透過逐步研訂妥適的調適措施,完善生質能源推展的客觀環境。

 

蒐整國際相關資訊,生質能發電之料源類別主要可區分農業殘留物、畜牧廢棄物、林業殘留物、木材廢棄物、工業廢棄物,以及都市固體廢棄物和汙水。

 

國際生質能之料源類別及應用

生質能料源為一種重要的可利用資源,來源包括植物和動物,如農業和林業處理行為產生的料源,以及有機的工業、民生廢棄物。生物質的能量最初來自日光,通過光合作用之二氧化碳轉化為植物中的其他碳分子(例如糖、澱粉和纖維素等),其化學能量儲存於植物和動物(如動物食用植物)、或動植物的廢棄物等。此類生物質再經由生化反應(如厭氧消化)或熱轉化(例如燃燒)產生的一種再生能源即為生質能。綜觀整體發展趨勢,全球近十年(2011~2021年)生質能的裝置容量及發電量有著大幅的增長(圖1),此期間總裝置量增加超過一倍,達158GW、發電量增加約88%,達656TWh


 

 

1   全球生質能發電量趨勢
 


資料來源:REN21, Renewables 2022 Global Status Report (2022)

生質能再生能源料源分類農業廢棄物永續性認證能源供應躉購制度固態燃料環保政策產業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