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新加坡數位經濟發展策略
林婉菁 (2017/10/20) 《台經月刊第40卷第10期》
近年來,數位科技發展躍升各國產業政策熱點,但推動議題經常淪為片段式的數位化、智慧化工具研發與導入,實際上,數位經濟的內涵來自各種新科技的垂直應用與橫向融合,如何透過政策規劃與執行帶動各個利害關係角色投入,實為成功關鍵。
依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所發布的網路整備度指標(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 NRI)評比,新加坡自2015年開始超越芬蘭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首次發布「全球數位競爭力排名報告」(IMD World Digital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17),新加坡的數位競爭力為全球之冠,在知識、科技環境、未來整備度三面向所包含的九項指標中,人才、監管架構、科技架構及資訊科技融合等指標皆排名第一。
新加坡推動國家數位策略的歷程長達30多年(圖1),自1980年起,其政府開始有系統的推動資通訊國家型計畫,逐步深化技術並擴大應用領域。2006年新加坡提出偏重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資通訊產業的「智慧(城市)國家2015計畫」(Intelligent Nation 2015, iN2015),並以「資通訊驅動一個智慧國家、全球化城市」(An Intelligent Nation, A Global City, Powered by Infocomm)的願景,針對各個關鍵經濟領域設立政策規劃委員會,含括產、學、研各界成員協同合作,目標為強化創新與產業競爭力,建立社會的充分連結來豐富、改善生活。後來為面對各國持續推升數位經濟發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4年11月的一次演說中宣布以建設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Smart Nation 2025)為目標,透過引領全球的數據運用分析,開展各關鍵領域的應用發展,達到改善生活的終極目標。
圖1 新加坡資通訊國家計畫發展
本文將簡述新加坡從iN2015到Smart Nation的國家總體規劃目標、策略與組織架構,其透過對應各個關鍵應用領域的組織設計,推動垂直整合,並從需求導向帶動各利害關係角色投入各項數位應用,逐步完備政府、社會、產業之數位競爭力。
橫跨十年的資通訊應用總體規劃―iN2015
以「創新、整合、國際化」(Innovation,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isation)為主軸,新加坡政府在2006年推出為期十年的國家總體規劃―iN2015,提出「以資通訊驅動一個智慧國家、全球化城市」的願景,希望透過資通訊技術強化創新與產業競爭力,建立社會的充分連結來豐富、改善生活。
此規劃由新加坡資通訊管理的法定機構―資通訊發展管理局(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 IDA)主導,所推動的改變與挑戰涉及公部門和私部門,因此在公布前一年已邀集各界專家組成的指導委員會進行討論規劃,擬定六大政策目標、四項推動策略:
(一)目標
1.運用資通訊科技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加值之全球第一。
2.資通訊產業附加價值成長兩倍至新加坡幣260億元。
3.資通訊產業出口收入成長三倍至新加坡幣600億元。
4.創造80,000個就業機會。
5.家戶寬頻使用率達到90%。
6.有學齡兒童家庭之電腦擁有率達到100%。
新加坡、數位轉型、智慧國家、Smart Nation 2025、數位政府、數據驅動、產業創新、智慧城市、金融科技、資通訊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