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航空城計畫」與自由經濟示範區「教育創新規劃」之鏈結分析——以桃園縣高等教育產業為例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航空城計畫」與自由經濟示範區「教育創新規劃」之鏈結分析——以桃園縣高等教育產業為例

王世傑  (2014/02/10)    《台經月刊第37卷第2期》

   桃園縣高等教育產業已預備好迎向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教育創新」方案。其自由化下所帶動的陸空交通網絡逐漸便捷、桃園生活空間之相對寬廣、大台北生活圈地理優勢,以及整體都市計畫與產業發展聚落上的重新規劃,將可作為持續深化桃園縣高等教育的辦學品質與特色及國際合作與招生,有利面對少子化的衝擊。但自由化的發展邏輯,可能讓高等教育精神逐漸被市場化的思維所吞食,由此桃園縣的高等教育產業,對於此經貿自由化的政策,除了加以利用外,更應該站在最初的大學教育精神,平衡商業市場化所可能帶來的過度功利主義,如此桃園縣之各不同型態高等教育產業,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與特色。

 

自由經濟示範區與教育創新規劃
(一)政策緣起及目標

   在當前全球化經濟整合的趨勢下,我國產業亦已面臨嚴峻挑戰,實有必要推動進一步的自由開放。由此,我國政府於「黃金十年」願景中提出了「自由經濟示範區」(簡稱示範區)的構想,行政院目前將此列為首要經濟發展推動工作。其政策目標是以「自由化」、「國際化」與「前瞻性」為核心理念,大幅鬆綁對物流、人流、金流、資訊流及知識流的各項限制,落實市場開放,創造我國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與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Regional Com-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條件。
(二)整體政策目標及特點

   示範區推動策略聚焦在建構「突破法規框架,創新管理機制」兩大主軸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經商環境。在突破法規框架方面主要以人流、物流及金流進行大幅的法規放寬為主,如放寬國外白領專業人士工作限制。此外,在符合實質投資的條件下,也允許區內企業在海外所得匯入、取得專利技術、聘僱國外人才等方面,享有合宜的租稅待遇。創新管理機制方面,其發想出前店後廠與虛擬區的概念。前店後廠是以地理區位明確之產業,在實體區域進行大規模開放,但在實體規劃區外(後廠),則是以實體區廠商委外加工的方式向外發展,進而創造國內勞工的在地就業機會,帶動區內及區外產業發展。

   虛擬區設計則考量某些產業的營運特性,無法以實體區隔的方式進行示範,故可規劃業務與監管分級方式試行相關自由化措施。
(三)教育創新規劃內容

   示範區以發展高附加價值高端服務業為主,促進服務業發展之製造業為輔的方式,不限產業別的推動跨國產業合作,以開拓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其推動第一階段提出五項行動方案:法規鬆綁、智慧物流、國際健康、農業加值,以及金融服務,已研擬具體推動措施,並以六海一空自貿港區結合鄰近園區先行推動。

桃園航空城自由經濟示範區高等教育教育創新學位專班國際招生產學合作數位學習學術市場化教育政策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