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國內油電價格的議題激起熱切討論,甚至形成各界對政府施政的批評與議論,當然社會也因此付出諸多的代價。該事件的發展,再再顯示政府對於能源價格的干預,僅會造成能源市場的扭曲與能源資源運用的無效率,反而讓社會必須面對更大的難題。事實上,本刊過去已多次撰文建議政府應當儘速讓能源價格合理化,除了基於社會公平正義對弱勢民眾的補助、對大眾運輸與計程車用油的補貼等必要配套措施之外,應該停止對一般能源用戶的價格補貼,方是長遠的治本之策。因此,我們十分贊成政府改變過去的作法,對能源價格不再刻意補貼,而由市場機制決定能源的價格,相信在這樣的政策之下,對於台灣的能源效率與環境保護,都可以得到較為正面的效果。
另一方面,國際能源價格波動或上漲,固然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及社會民生都造成嚴重衝擊,但是令人更為擔心的卻是未來可能產生能源短缺的危機。過去幾年,全球發生諸如「北非的茉莉花革命」、「中國不斷增加石油儲備量」,乃至於「日本福島核災」等與能源息息相關的國際重大事件,這些事件都對國際能源供需產生了極為重大的衝擊,近年來,國際能源價格不斷上揚,恐與這些事件密切相關。尤其是日本福島核災,不單是嚴重的核安事件,更對國際的能源市場產生既深且遠的影響,我國的電力政策也因此重新修訂,提出了核電不延役的「電力新政策」,這樣的發展卻也迫使我們更為依賴進口的傳統化石能源。
但是,觀察近期國際局勢卻可以發現,這個動盪的局勢不但沒有隨著時間過去而平緩,甚至因為伊朗核武制裁危機而有日益擴散的跡象。這樣的發展不僅造成國際能源價格波動擴大,甚至連國際石油的供應都可能面臨不足的窘境,國際能源安全的議題,將會從探討能源價格的問題,進一步擴展到能源供應。我國能源供應高度依賴進口,如何維持穩定的能源進口來源與均衡的能源供需,可說是我國能源政策最關鍵的重點工作。所以我們認為,能源供應安全課題已然是關係台灣能否持續發展的核心課題,政府除必須面對能源價格波動的挑戰之外,如何因應能源供應短缺危機,恐怕是政府必須更加嚴加戒備、全心應對的施政課題。
細思當前我國能源安全政策,係以穩定能源供應鏈之安全,作為我國整體能源安全策略之核心思維,並依此思維從供給端、系統端及需求端著手,提出「多元自主來源及優化能源結構的能源供給」、「均衡供需規劃及促進整體效能的能源系統」與「分期總量管理及提升能源效率的需求管理」三大政策方針,這樣的規劃實可謂完整且全面,若能據此推動必然可以對能源供應安全產生良好的政策效果。
然如果進一步思考為何會有能源供應安全的問題?其關鍵端在「需求」一詞。進一步言,能源之所以有供應安全的課題,主要在於為了滿足需求,亦即如果沒有需求,也就沒有供應安全的問題。既然如此,對於能源幾近全數依賴進口的台灣而言,無限制的供應能源需求斷不可能,因此惟有針對能源需求做有效管理、力行節約能源措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是可長可遠的施政大計。具體而言,若要有效的管理能源需求,除了能源價格應有效反映成本之外,訂定能源效率標準,減少既有設備能源消耗與規範新興投資計畫採行最佳可行技術,將需求面能源導入市場,並減少能源供給投資,甚至導入總量管理思維、訂定能源消費的上限等,都是需求面管理可以採行的各種有效措施。觀察過去施政成果,在能源供應來源、能源系統建置都有非常優異的成效,但遺憾的是,在能源需求管理方面卻往往不具顯著成果,例如:持續對能源價格進行補貼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能源需求管理成效不彰,卻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樣的結果實與我們該發展的方向並不一致,確有必要加以調整。
既然能源供應安全已是未來能源政策的核心,對台灣而言尤需特別針對能源的需求管理加以強化,例如:規範能源開發與生產計畫採用最佳可行技術、逐年檢討提升節約能源及能源效率措施、逐步提高能源使用相關之管制與效率基準、規範浪費能源行為等各項有效的能源需求面管理措施,都應明確提出據以執行,相信可以全面深入的達到節約能源與提升能效的目標。
對於政府已然了解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性,進而推動能源價格合理化去除價格補貼,並規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推動節約能源等種種有利於能源供應安全的政策措施,我們深表贊同。但是,也必須提醒的是,政策規劃之後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有效執行,行政部門必須深刻體驗此次能源價格調整事件所學習的經驗,實際地執行能源需求管理的各項措施。因為惟有進行有效的能源需求面管理,方能因應能源供應所面對的難題,同時,台灣能源供應也才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