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全球綠色成長趨勢下我國綠色科技能耐分析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全球綠色成長趨勢下我國綠色科技能耐分析

李永正  (2012/02/09)    《台經月刊第35卷第2期》

在全球邁向經濟綠色成長以及我國正全力推動節能減碳與綠色能源產業的趨勢下,綠色科技創新的發展和擴散是未來對抗氣候變遷,經濟朝向綠色成長的關鍵驅動力。因此,國際間綠色科技拓展的態勢與我國綠色科技的能耐是值得深入分析探討的重大科技政策議題。本文主要目的是以專利的數量、品質與影響力,分析我國綠色科技的能耐。研究發現與世界主要科技大國相較,我國綠色科技能耐不足,也落後韓國許多。然而,公部門對於對抗氣候變遷和綠色科技的投資不足、科技研發與創新的產出不佳,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即便是科技大國亦面臨類似的困境(Aghion et al., 2009a, Aghion et al., 2009b, Veugelers, 2011)。節能減碳與綠色成長是我國未來發展必將依循的途徑,在該漫長過程中,若僅仰賴公部門的力量與資源是不夠的。除了分析綠色科技能耐外,在結論部分亦將針對要如何扭轉目前的綠色科技劣勢,以及對加速綠色科技創新等議題提出相關建議。


綠色成長與綠色科技

2007年以來的全球金融風暴與經濟衰退,促使許多國家政府相信應該追求一種「不一樣的成長模式」,也就是在挽救經濟頹勢的同時,應該驅動經濟朝向綠色的方向復甦。因此,政府在復甦經濟的過程中應重新配置資源與設計政策,以便推動經濟朝向綠色轉型。在該國際共識下,2009年有34國在OECD部長會議後簽署了「綠色成長宣言」(OECD Green Growth Declaration, OECD, 2009b),各國承諾強化追求經濟綠色成長的努力,並以此作為因應經濟危機的一部分行動。部長會議同意「結合創新、永續的方式使用天然資源,並有效率地運用能源、珍惜生態環境所提供的服務,擴大經濟成長與就業」。此外,該會議也認為經濟政策與環境政策必須要同時分析,以確保低碳經濟與成長可以兼顧,並透過政策工具促進經濟從危機中「綠色復甦」,以及建立指標系統監控經濟是否「綠色成長」。

OECD秘書長Angel Gurría闡述,綠色成長概念是一面檢視經濟成長的透鏡(OECD, 2009a),綠色成長的本質是要確保經濟發展成長的同時,也能夠確保賴以維生的天然環境可以持續地提供環境服務和資源,而不對其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在策略上,欲達到這樣的目標,必須要誘發相關的綠色投資、科技與創新以支撐經濟的成長,同時刺激新興的經濟機會出現、創造新的價值、新的產業與工作。簡單來說,綠色成長是人類未來應該追求經濟發展的途徑。

長久以來,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科技的發展與創新一直是主要的成長驅動力之一,它為人類突破既有限制與解決困境,也為人類的生活創造新價值與福祉。未來在綠色成長的過程中,綠色科技亦將是實現此一願景的重要支柱。在OECD所提出的「綠色成長監視指標架構」中,亦提及綠色科技的重要性,也建議各國政府應當持續對本國的綠色科技能耐持續關注,尤其是電動車、建築物與照明設備的能源使用效率、再生能源、空氣與水汙染防治、廢棄物處理等相關的技術領域,因為這些相關技術的發展對經濟的綠色成長至為重要。


綠色科技能耐分析方法

本文目的不僅限於OECD所建議為廣泛的綠色技術領域,而是更深入地分析目前國際間綠色科技的發展態勢,以及我國綠色科技相對於幾個主要科技大國的表現,並以其專利數量、品質、影響力指標,評估一國綠色科技的能耐。

綠色科技專利綠色成長節能減碳科技創新技術布局專利品質政策工具氫能電池太陽光電開放式創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