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漫談NFT與VTuber:數位發展新趨勢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漫談NFT與VTuber:數位發展新趨勢

陳純德  (2021/08/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8期》

NFT加密資產的崛起

常聽到人家說:「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我們所處的世界,確實隨時在變動中,原因為何呢?這是因為在我們身邊,除了大自然環境外,有四件事情一旦發生改變,就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可能造成某一產業或企業瞬間從優勢變成劣勢。這四件事情分別是:政治(Politics)、經濟(Economics)、社會(Social),以及技術/科技(Technology),綜合起來稱為PEST。當PEST任何一項發生變化,便意味了新能量的發生,也因此將帶來可能的危機、轉機或商機。本文便是探討與科技密切相關的NFT及VTuber這兩個主題。

首先是「NFT」(Non-Fungible Token),中文稱為「非同質化代幣」,俗稱「加密資產」。若將資產分為「實體」(Physical)或「數位」(Digital)及「同質化」(Fungible)或「非同質化」(Non-Fungible)的話,共計可分為四大類(圖1)。所謂的「同質化」,是指該資產可以分割及部分花費,例如有一張500元的紙鈔,花了80元買了炸雞,找回420元繼續使用;但「非同質化」代表不可分割,獨一無二,最常見的就是實體資產(如:藝術品、購屋證明),或線上遊戲內所購的寶物等。

 

1  實體及數位資產分類圖

 

以藝術品為例,傳統上藝術創作多為實體物品,例如:梵谷畫的星空或向日葵、達文西畫的蒙娜麗莎的微笑等畫作,或者是名家所捏製的陶藝品、工藝品,甚至書法等,這些作品獨一無二,加上有許多鑑定專家辨識真偽,因此在知名拍賣會上買到這些作品,不太可能是贗品(仿冒品)。但是進入數位時代,許多藝術家使用許多軟體進行創作,若繼續擴張,如有人拍到難得一見的奇景圖片或影片,甚至創作了一個美妙音樂等數位作品,這些數位作品卻很容易在網路上被人複製貼上及儲存,甚至被盜版,無法像實體作品那樣獨一無二,或辨識出誰究竟是原始作者。但透過NFT技術加持,這些數位作品彷彿被烙上獨一無二的印記,可以被驗證或證明誰是合法擁有者(陳建鈞,2021a)。未來若有人在其檔案等處用了NFT烙印的圖文,被驗證出並非擁有者時,則可能被系統警告未經授權或付費擁有,必須即刻刪除,甚至是採取合法授權及付費等手段方可。

NFTVTuber數位藝術區塊鏈技術智慧合約虛擬資產擬人化虛擬直播動作捕捉數位經濟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