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智慧農業跨域科技應用趨勢分析——2020台灣智慧農業論壇報導
整理/楊玉婷 (2021/02/05) 《台經月刊第44卷第2期》
全球近年導入智慧科技建立兼具靭性與永續性的農業生產系統,我國政府亦自2017年起啟動智慧農業科技發展相關方案,於第一階段成功奠定研發基礎,多年來成果豐碩。為加速研發成果推廣應用至生產場域,促進台灣農業數位轉型,我國智慧農業推動即將邁入第二階段,將透過建置智慧農業產官學研生態圈,在多方合作共贏下推動研究成果落地應用。
為了強化研究成果落地應用,以促進智慧農業產業蓬勃發展,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導下,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於2020年12月3日,在國內近年最大規模的農業國際活動「2020台灣智慧農業週」,假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504廳召開「智慧農業跨域科技應用論壇」(Smart Agriculture Symposium),邀集國內智慧農業產業相關專家,透過跨領域、跨部會和跨產學研意見交流,共商我國智慧農業產業鏈生態圈之建置與推動構想,以及建立生態圈的關鍵瓶頸與議題。
智慧農業跨域科技應用論壇精彩回顧
本論壇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林學詩所長、科技處陳瑞榮副處長及科技部農業生技分析與促進辦公室吳金洌總主持人致開幕詞。林學詩所長表示農委會已發展智慧農業四年,智慧農業結合監測和大數據,把數據擴及在田間應用讓農民受惠,近年來農試改場所已辦理許多觀摩會,期望能夠在缺工、缺資源的情況下給予台灣小農幫助。智慧農業已有許多產業化成果,部分成果已達到減少生產成本20%以上,期許未來能夠透過智慧農業跨域科技,解決更多的農業問題。
陳瑞榮副處長期許台灣智慧農業從2017年開啟了第一階段,希望增加農業效率和降低風險,第二階段將開始進行利用智慧科技協助整體產業鏈生態圈建立。過去科技會報評估台灣的科技強項在於農業和ICT技術,期盼有更多農機、資通訊、感測器業者進入生態圈,攜手串聯研發、製造、生產、服務,促進農業數位轉型,進而能夠落地應用。
吳金洌總主持人則期望透過會議促進跨域合作,努力將智慧農業應用在農業。台灣環境兼具各種氣候條件,具有農業技術發展的先天優勢,智慧化農業技術可提升生產效率、節省人工,也促進農產品溯源以及行銷發展。科技部近年也發展多項智慧農業計畫,亮點成果包括甜椒栽培植保機器人、蓮霧生產管理系統、石斑魚生產系統、智慧化養豬系統等,期盼帶動青農回鄉,跨域整合拓展國際市場,讓台灣農業再升級。
智慧農業高峰會:建置我國智慧農業生態圈
論壇上半場「智慧農業高峰會」探討我國智慧農業產業鏈生態圈的建構,邀請國內外智慧科技農民進行大會專題演講,分享智慧化經驗、效益與目前面對的挑戰。並接續由產業鏈中產官學研各界專家代表,以農業智慧發展智慧農業切入,由資料數位化、數據通訊、無人機隊、IoT系統整合、農事服務等不同面向進行跨領域、跨單位意見交流。
智慧農業、大數據、AI應用、數據標準化、永續供應鏈、智慧機具、數位轉型、生態圈建置、跨域合作、農業升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