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借鏡日本農業於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下之發展對策與觀察
劉一萍 (2023/11/10)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1期》
日本為實現減碳及碳中和目標,於農林水產領域修訂與全力推動「農林水產省全球暖化對策計畫」及「農林水產省氣候變遷適應計畫」,運用氣候變遷帶來的轉機,透過國際共同研究及提供科學知識等進行合作;而「綠色糧食系統戰略」,將目標訂在提升糧食與永續發展。本文萃整觀摩日本農業戰略的概要內容,並分析我國農業部期望透過減量、增(碳)匯、循環、綠趨勢等主軸的政策推動,達成淨零永續、韌性共榮,邁向農業淨零排放目標。
近年地球暖化、氣溫升高,極端氣候頻仍,農業經營的自然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影響農漁畜產品的生長和質量,為解此課題,與台灣農情相近的亞洲翹楚日本,其農業主政單位之農林水產省,透過「農林水產省全球暖化對策計畫」、「農林水產省氣候變遷適應計畫」與「綠色糧食系統戰略」之推動,並加強中央與地方及公私協力之運作,提供應變措施;再觀台灣,農業部配合「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規劃並嘗試建構能因應氣候風險的韌性農業,於第一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2013~2017年)」中,開始辦理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領域第一期行動計畫,並於2021年9月正式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成為負責農業部門因應氣候變遷政策統籌規劃,與跨機關協調相關事務整合的專責單位。觀察日台發展路徑,皆以積極態度協助農業因應氣候變遷,進而促進農業發展之永續性。
農林水產省之全球暖化對策計畫、氣候變遷適應計畫大致可分成減排對策與吸收源對策,制定溫室園藝、農業機械、畜牧、農地土壤吸收源對策等;另外綠色糧食系統戰略主要支援具地方特色的農林水產業等,以營造相互合作的環境。
農業經營的自然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
近年的高溫、暴雨等氣候異常現象不斷刷新觀測紀錄,發生次數愈來愈頻繁,或因高溫導致農漁畜產生長失調、品質劣化等情況,已逐漸動搖我國農業發展與糧食生產穩定安全。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中,預測至本世紀末的100年間,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上升0.3~4.8℃(注1),全球平均海平面將上升約26~82cm(注2),並指出除非採取應變措施,否則未來的氣候變遷將對主要農作物的生產產生負面影響(注3)。
環顧全球,歐美各國都朝制定適應計畫的方向前進,如荷蘭與英國分別於2007、2013年發布了適應計畫,以及美國聯邦政府各關係省廳也發布了氣候變遷適應計畫,日本也於2015年3月,中央環境審議會氣候變遷影響評估委員會,針對本世紀末日本因氣候變遷的影響,進行綜合評估,發表了「日本受氣候變遷的影響相關評估報告書」,並進一步指出將推動影響預測研究及支援地方公共團體的應變措施的重要性。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農業減碳、碳中和、永續發展、韌性農業、綠色糧食系統、政策協力、公私合作、適應對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