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Bio-Economy 2030生物經濟的情境模擬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Bio-Economy 2030生物經濟的情境模擬

李宜映、楊玉婷  (2010/03/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3期》

著名化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羅伯特.科爾曾經說過21世紀將是生物科學的世紀。比爾蓋茲也認為21世紀是資訊網路和生物科技兩種產業的世紀。Time雜誌在最近的一篇報導中指出,人類目前正處於資訊時代,但是2020年,經濟的主導型式將轉變為「生物經濟」,基因工程與生物科技將成為人類經濟的主流,其應用將滲入人類生活中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經濟繁榮的新「引擎」。

未來是一個日益多元化的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可主宰整個世界的事務。凡複雜化科學問題或不當的法規,皆會影響未來的國際合作和技術競爭力,進而可能會減少生物技術在工業的競爭力,而公眾的態度也可能會導致某些生物技術無法達到它們的潛力。欲窺究生物經濟在2030年的可能樣貌,本文將以兩種角度,並考量政策與管理制度之因素,提出對生物經濟在未來發展的可能情境。

 

2030年生物技術對產業應用之商業模式

預估2030年在OECD地區中,生物技術能夠促進國內GDP生產總值的2.7%,其經濟貢獻最大莫過於生物技術對工業和農業的應用。在發展中國家,由於更重視這兩個產業的經濟,因此生物技術在其經濟貢獻會更大。事實上,不同的生物技術2030年如何成功導入商品化,其中兩個關鍵因素,即是生物技術研究導致成功的創新,另一為法規的改變和體制政策。換言之,生物技術在科學上和技術上的問題於未來能夠獲得解決,加上幾個主要市場的管理和體制也已經健全,許多生物技術皆可走向商品或接近商業化階段。以下就農業、醫療保健和工業為主要應用領域,描述生物技術在未來可能存在於此產業的商業模式(附表)。
 

  2030年生物技術在市場可能存在的商業模式
 

對於農業領域,生物技術已經被廣泛用於動植物疾病的診斷,以及農林漁牧新品種的開發,育種的技術包括基因轉殖、基因洗(Gene shuffling)和分子標記輔助技(MAS)2030年生物技術在農業的商業模式,可能在動植物來源的食物,以及植物來源的飼料和纖維之普及化生產。

對於醫療保健產業,幾乎所有的研究開發、新穎診斷方法和藥品,皆將使用生物技術,例如標靶藥(Drug target)、藥物傳輸系(Drug delivery),或根據病人遺傳特徵給予處方。另一方面,藥理遺傳(Pharmacogenetics)和醫療紀錄將進行連結,未來將可透過處方、病人行為因素、遺傳數據和長期健康結果作對照和分析,藉由確定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之因素,大幅改善治療的安全性和效能。另外,再生醫學2030年將更具可行性,如治療糖尿病或修復受損組織之心臟、肺或肝臟等器官,在未來將有突破性發展。

生物經濟基因工程藥理遺傳學再生醫學生質能源產業轉型政策情境生技產業科技治理永續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