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台灣淨零之路與公正轉型推動
李永正.林若蓁.趙家緯.劉子嫣 (2023/12/15) 《台經月刊第46卷第12期》
淨零目標下之公正轉型面臨諸多棘手問題及複雜的解決方案,本研究從國際淨零趨勢、公正轉型的意涵、標竿蘇格蘭公正轉型政策治理,以及我國推動能源轉型與淨零轉型的社會經濟瓶頸,分述淨零轉型政策涉及之部門、目標,從而探究就業影響、區域經濟、民生消費、負擔差異、政府治理等潛在衝突與變革,期以符合盡力「不遺落任何人」的核心價值,為台灣打造一個永續的未來並與國際接軌。
實現淨零(Net Zero)碳排是全球當務之急,關係著當前及未來世代的社會、經濟、環境和氣候。隨著此目標的推進,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的概念也愈發受到重視。蘇格蘭政府成立了獨立的公正轉型委員會(Just Transition Commission),以響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議程」的「不遺落任何人」(No one will be left behind)精神,對淨零政策進行全面性的建議,確保所有群體在朝向淨零碳排進程中均能受到支持與關注。公正轉型關鍵在於轉變過程中確保利益共享、成本合理分擔,保護弱勢族群、勞工和產業。這需要政府、產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文旨在梳理公正轉型的國際趨勢和標竿實踐,並討論我國在此方面的挑戰,以提高讀者對於淨零碳排與公正轉型重要性的認識。
蘇格蘭是較早開始以「公正轉型」進行整體社會、經濟、產業全方位改造的國家,鑒於公正轉型涉及層面甚廣,建議我國可朝鼓勵勞工團體積極參與討論、與利害關係人進行辨識及深入對話,及重視結構性氣候不平等,以突破瓶頸。
國際淨零趨勢與公正轉型做法
(一)國際淨零趨勢
淨零排放目標是指在特定時期內,通過各種方式實現某地區、產業或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與吸收量之平衡,使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總量不增反減,以應對全球氣候持續變暖的挑戰,這一概念已從學術領域轉化為全球氣候行動的核心目標。隨著科學界對氣候變化危害警告日益嚴重,眾多國家、城市、企業及公民組織開始承諾達成淨零排放,特別是自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簽署後,淨零排放成為國際共同努力的目標,意在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以下,儘量控制在1.5℃以內。
根據「Net-Zero Tracker」網站,全球已有逾130個國家或地區宣布或立法承諾在2050年之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這股趨勢得益於國際組織與政府的推動,以及來自企業和國際社會的壓力。許多大型企業,尤其是能源與製造行業,承諾實現淨零排放並在可再生能源、碳捕捉技術等低碳解決方案上投資。隨著科技發展和公私部門投入,從再生能源到碳捕捉封存等低碳技術日益成熟且成本降低,這對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大有助益。此外,金融機構開始將碳排放作為投資風險的考量因素,更傾向於投資那些擁有清晰淨零策略的企業,從而促進更多企業轉向綠色和永續發展。
淨零轉型、公正轉型、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碳排放、再生能源、就業影響、區域經濟、民生消費、政府治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