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超越基本功 「會展辦公室」示範客製化的國際會議
王怡潔 (2012/10/08) 《台經月刊第35卷第10期》
為了貼近最新趨勢、了解市場脈動、建立聯繫網絡與接觸潛在客戶等原因,國際交流在會展產業推動中占了重要地位,因此與主要國際會展組織交流甚至更進一步主辦國際會展活動即為將台灣會展產業推向國際的重點工作。2011年3月,全球最重要之國際會展組織之一之國際會議協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 Convention Association, ICCA),即首度在台灣舉辦了「ICCA亞太區商機交流會議」(ICCA Asia Pacific Client Suppler Business Workshop, CSW)與「亞太區教育論壇」(ICCA Asia Pacific Education Seminar, APES),並且也開創了此兩項重要活動同時舉辦的先例(圖1)。
圖1 亞太地區教育論壇(APES)以座談方式進行
ICCA CSW & APES在台舉辦的成功例子
ICCA成立於1963年,起源於當時旅行社業者感於國際會議市場的快速成長,應共同成立一組織彼此交換全球會議市場之實用資訊,會員間更可相互交流學習共同創造雙贏局面,後逐漸發展擴張,至今已有全球86個國家及超過900個公司或組織加入為會員,目前ICCA成為全球會議產業之最重要國際性組織。ICCA每年定期依會員國舉辦會議的場次多寡,經審查後公布排名。根據ICCA發布最新的年度統計報告,2011年來台舉行的會議場次,在全球排名第27名、亞洲第五名;台北的城市排名則為全球第20、亞洲第四名。
本次在台舉辦之ICCA CSW自1990年以來已成為國際會展產業界最重要的商機媒合平台之一,歷年的CSW活動,除能與各國會展業者相互切磋交流,承辦的地主國與在地業者更能憑藉此難得機會,和國際市場重量級買家面對面商談,交換商機;因此,每每成為各國急欲主辦之重要區域會展活動。而亞太地區教育論壇APES,更是研討會展新知及探討潮流趨勢之區域代表性論壇,可見此兩活動同時於台灣舉辦之代表性和指標性。
辦理國際會展活動絕非一蹴可幾,需要長期於國際會展界及國際組織的經營與認同,並且集各方之力,共同向ICCA亞太區總部提出爭取申請,彰顯台灣的優勢和特色,以及預期的成效以說服國際組織將活動在台辦理。由「經濟部推動會議展覽專案辦公室」偕同ICCA亞太地區教育召集人葉泰民執行長及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共同向總會提出申請並獲得許可,2011年台灣繼韓國、新加坡之後首次舉辦CSW與APES活動。
台灣的會展環境,在國際間原本被粗略認定為「安全的選擇,不是指security(治安),而是指失敗機率不大!」ICCA亞太地區教育召集人,也是集思會展事 業群執行長葉泰民觀察。
國家型科技計畫、農業生技、技術移轉效率、學術影響力、生物經濟、永續發展、研發預算、知識產業、科技整合、農業創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