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國際政經瞭望】日本動漫在國際OTT平台的逆襲

 

台經月刊

 

【國際政經瞭望】日本動漫在國際OTT平台的逆襲

吳孟芯(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2025/04/17)    《台經月刊第48卷第4期》

日本動漫產業透過國際OTT平台成功擴展全球市場,Netflix、Disney+等國際業者積極投資原創動畫與版權授權,提升日本動漫的國際影響力。來自國際市場的收入不只帶給日本動漫產業實質收益與全球影響力,更在近十年間因韓國在全球致力輸出韓流文化的重圍中,重新取得全球注目。面對韓、中等國的競爭,日本政府推出「新酷日本戰略」,將動漫、遊戲產業作為戰略核心產業,強化產業數位化與全球市場布局,以鞏固其國際競爭力。

 

日本動漫產業(動畫Anime+漫畫Manga)在全球娛樂內容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近年在全球的聲勢更隨著國際OTT平台深入各地而蓬勃發展,根據日本內閣府2024年發布報告,2022年日本文化內容產業(注1)的海外市場規模已達4.7兆日圓,其中動畫收入占31.12%;整體規模已趨近於當年度的鋼鐵(5.1兆日圓)、半導體(5.7兆日圓)等海外表現。

過去動漫文化愛好者相對小眾、常以次文化廣泛代稱,但隨著數位技術革新、全球閱聽眾接觸文化內容的藩籬被國際化的通路管道打破,不僅讓遍布全球市場的小眾愛好者匯聚成一大群的消費群體,也吸引原本非動漫畫愛好者的觀眾嘗試接觸與消費。來自國際市場的收入不只帶給日本動漫產業實質收益與全球影響力,在近十年間因韓國在全球致力輸出韓流文化的重圍中,重新取得全球注目,也對日本產官界帶來諸多影響。


2010~2020年代,從本土市場大量輸出海外的契機

日本動漫產業運作機制主要來自漫畫及動畫的相輔相成,長期以來業界均以日本國內消費市場為經營核心,加上日本對文化內容產品的版權意識高,相關對外授權應用的溝通流程繁瑣,導致產業界對海外曝光授權的意願保守,通常以經過日本市場人氣測試的漫畫、動畫對外授權,再藉由動畫作品播出帶動的熱潮回饋原作漫畫的銷售。

基於日本動漫產業主要在國內流通的侷限性,日本動漫作品的海外市場(包含合法授權及盜版)長期集中在亞洲地區,其他非亞洲地區對日本動漫的關注,則主要歸因於大量日本人移居巴西的歷史因素,以及少數暢銷作品如1990年代末在北美市場播出「精靈寶可夢」動畫等;北美市場雖曾因「精靈寶可夢」動畫的爆紅引起對日本動漫作品的關注、並吸引部分業者在當地開設分公司經營,但熱潮並未延續。儘管2000年代初期動畫專門平台Crunchyroll出現,其經營的受眾僅集中在既有的動漫愛好群體。

2010年代,日本動漫產業可計算的合法海外市場收入持續緩慢成長,並因為主要市場的政策、海外布局而有影響。根據日本動畫協會統計,2015年以後日本動畫的海外收入較上年度大幅成長,一方面來自中國查禁違規網路活動、多家盜版網站關閉,以及中國影視市場關注動畫內容價值,在戮力發展國產動畫的同時也大量代理引進日本動畫作品取經、發展合製合作;另一方面,提供影音串流服務的國際業者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及Hulu自2015年起陸續在日本上線,也開始投入對日本動畫作品的採購與高額投資。

日本動漫OTT平台NetflixDisney+新酷日本戰略智慧財產權製作委員會內容數位化動畫產業國際競爭力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