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國際新興綠能人才培育發展趨勢與經驗借鏡
黃祥芝(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25/05/09) 《台經月刊第48卷第5期》
當前各國普遍面臨新興綠能等淨零人才供不應求的問題,淨零議題往往需要整合式解方,國際上淨零科研與高階科技人才「跨領域」能力培養逐漸成為主要趨勢。綜觀英、美等主要國家新興綠能人才培育策略,將產業人才培育的經驗和基礎,擴散至教育體系、培訓體系,以培育未來人才。此外,由於淨零轉型的急迫性與高難度,面對短、中期人才缺口,主要國家亦研擬相應的國際攬才策略。
人才培育是發展如風電、氫能等新興綠能,以達成我國2030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30%目標關鍵的一環。國際上,如美國、歐盟、英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淨零轉型政策促使大規模資金投入新興綠能產業,加上如歐盟會員國等設定綠電占比目標,促使產業採用綠電、進行淨零轉型,連帶帶動多元綠能及相關產業人才需求。
然而各國普遍面臨新興綠能等淨零人才供不應求的問題,國際勞動組織(ILO)預估2030年前全球將增加2,400萬個綠色工作(ILO等,2008)。我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預計2023~2030年間可創造55.1萬個新就業機會;人力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綠領相關工作中研發人才需求最高,占比為55%。
此外,由於淨零議題往往需要整合式解方,國際上淨零科研與高階科技人才「跨領域」能力培養逐漸成為主要趨勢。淨零人才具跨領域、跨學科的特性已是如OECD (2014)、「綠色工作倡議」(Green Jobs Initiatives,ILO等,2009)、亞洲技職教育研討會(AASVET, 2021)、德國教育部綠色人才論壇等研究發現並得到認可:綠色人才需要結合如環境科學、工程、永續發展實踐等領域的關鍵知識、技術技能和軟技能,才能適才適所(注1)。
面對這些未知、尚待釐清的條件,如何針對市場需求進行人才培育,且讓培訓結業人才順利就業,是人才培育計畫的關鍵議題也是共通的挑戰。這樣的挑戰在淨零、數位轉型更加被突顯。淨零、數位轉型因為轉型過程高度動態,且涉及需求不盡相同的百工百業,透過機制設計讓訓用聘各環節產業參與不僅是降低成本的做法,且有助於有效培育市場所需人才。
國際新興綠能人才培育策略
目前全球新興綠能人才培育推動上,美國、歐盟、英國等國家因為投入風能等產業至今已有近15年歷史,發展出相對系統化的人才培育策略。具體而言,美國與歐洲國家新興綠能人才培育皆依據國家淨零策略、路徑或階段性目標展開規劃,著重跨領域能力與產業參與,並透過公私協力擴大人才儲備管道(talent pipeline,附圖)。本文(注2)就美國、英國新興綠能人才培育策略,以及博士級科研人才培育做法說明如下。
新興綠能、淨零轉型、跨領域人才、IRA法案、產學合作、職能框架、預聘機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