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服務創新的發展與策略性定位——談知識密集商業服務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服務創新的發展與策略性定位——談知識密集商業服務

何秀青、黎綺雯  (2011/08/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8期》

制定適切的產業創新政策,協助企業找到產業發展新方向,乃是政策單位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近年來,我國從倚重製造業帶動的成長,到服務業產值對GDP的貢獻已近七成,找出服務產業發展政策的正確引導方向。過去研究指出,帶動服務成長的動能,可能來自於消費人口成長(如吸引觀光客、進入新興國家巿場)、所得成長及來自產業成長需求的「委外」相關服務等(台經院,2010),以適合國家發展的服務創新政策,同時維繫經濟成長和就業,才能解決服務業長期處於低生產力的窘境。

 

引領產業發展的多重角色

面臨產業結構已逐漸成為服務經濟的發展下,未來服務業的定位,更應以建立具有國際相對優勢的競爭力為目標。不管是從需求消費人口著手(新興巿場議題於本期專題第二篇另闢專文討論)或是服務委外巿場的發展,服務業者都應以目前國內產業現有優勢為基礎,建立獨特競爭優勢。從國家創新系統(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IS)觀點來看,系統內成員之間(如產業間之支援)的互動與合作,乃是提升創新效率的關鍵(Lundvall, 1992);以我國的情況,製造業者委外需求的特定專業服務,即將是目前不可忽略的產業衍生要素巿場—即專業服務之需求(黎綺雯、何秀青,2010),對於長期以製造業為經濟發展主軸的我國,似乎不能忽略此專業服務需求的存在。

服務業本身具異質性,部分屬高知識密集之商業服務,因可協助支援產業創新,對於政策單位而言,產業創新系統之間的差異和相互支援,創造各種跨產業知識外溢效果(Breschi & Lisson, 2001),乃是國家整體發展必須重視的;支援型角色的服務產業,則是扮演著促進NIS內部的知識擴散,加速創新的重要關鍵角色;Den Hertog(2000)更指出知識密集商業服務業(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以下簡稱KIBS)乃是扮演著創新來源(Source)、驅動者(Facilitators)、運送者(Carrier),引領著產業發展。也因此,本文將聚焦討論KIBS的本質與內涵、對於創新系統之貢獻,以及未來創新政策支援其發展的方向和策略,並在我國製造產業所衍生的需求下,服務業應如何找到創新發展定位,將是本文後續討論議題。


知識密集商業服務業本質與內涵

若以服務使用者作分類,服務業可分為最終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消費者服務業(Consumer Services),以及為生產者提供服務的生產者服務業(Producer Services)兩大類。生產業服務業中包含商業服務業(Business Services)、其他商業相關服務業、部分消費者服務用於商業用途;根據Kox & Rubalcaba(2007),商業服務業是指「一些服務活動,被視為中間投入,並透過互補及取代內部服務功能之方式,影響生產活動之品質及效率」。而知識密集商業服務則屬於商業服務中的一環,為提供予企業及公部門使用之專業(中間投入)服務;其中又分為非技術性及技術性知識密集商業服務業兩種(圖1)。

目前的行業分類對KIBS定義並不明確,討論範圍並非只強調於知識密集商業服務業,而還包含其他的商業服務;ETEPS(2008)指出KIBS主要以「高比例的專業人力」及「KIBS對於客戶知識形成之貢獻,特別著重於研究創新與KIBS之關係」等為主要方向。行業分類標準中,以歐盟經濟活動的統計分類(NACE Rev. 1.1)作基準之K大分類(NACE K70~74,注1),但因標準行業分類本身有其限制,將分類碼(Code)分配給特定行業,或是特定產業下之個別單位,並無法完全反映出這些產業的整體活動形態(ETEPS, 2008),故近來轉向討論知識密集服務活動(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Activities, KISA; OECD, 2006),以避免行業界定之困擾。

知識密集商業服務業創新系統服務業生產力市場資訊不對稱產業外溢效果中間投入服務創新委外需求國家創新系統跨產業合作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