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淺談產業群聚促進創新與地方經濟成長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淺談產業群聚促進創新與地方經濟成長

黃羽慈  (2021/08/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8期》

長年以來,許多致力於研究產業群聚發展議題之學者,如Isaksen、Ketels、Porter及Trippl等皆認為促進產業群聚的發展,將有助於刺激創新,並帶動地方競爭力與整體經濟之成長。且伴隨全球經濟結構轉變與新興科技推陳出新,產業發展由過去的效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加以各國日漸重視區域競爭力之提升,擬定推動產業群聚相關發展政策,成為重點政策工具之一。

近年來我國持續推動地方產業聚落的形成與發展,望達成創新與平衡區域發展之目標。惟透過觀察發現,不同區域產業群聚所發揮之效益,於促進創新及地方經濟成長之力道亦有所不同,如中部產業群聚相對需強化創新、南部產業群聚發揮成長力道明顯偏弱,顯示在規劃推動產業群聚的形成與發展政策上,需進一步思考影響群聚發揮效益之關鍵構面。

 

產業群聚促進創新發展與地方經濟之關鍵

產業群聚,指由相關產業企業、政府機構,與提供群聚協助的相關組織,如提供專業訓練、教育、資訊與技術支援等相關機構,聚集於一鄰近的地理區位。綜合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結果觀察,產業群聚對創新與地方經濟發展之所以重要,主因能發揮七大功效,分別為外部經濟、產業關聯、範疇經濟、具備完整支援體系、促進知識互補與擴散、吸引人才與生活機能完備。

(一)產業群聚促進創新發展之關鍵

過去如Marshall (1920)及Porter (1998)等學者 多探討產業群聚之存在及效益等靜態發展議題,惟近年來產業群聚的動態發展議題漸受重視,並利用產品的生命週期理論解釋產業群聚形成後,將伴隨進入至不同階段,群聚內的企業規模擴大或縮小、離開或進駐、生產力及創新能力等亦將隨之改變。

所謂靜態產業群聚,即指當群聚發展至某程度時,可能因缺乏一定創新能量而導致群聚出現僵化,進而造成地方經濟發展遲滯,甚或形成發展障礙,如未能保持創新動能、錯失轉型機會的美國底特律即為其例。動態產業群聚則因群聚內具持續創新的變動核心,包含高度創新的學研機構、領導型定錨企業,或高度創新人才及新創等,能持續吸引人才與企業進入,挹注群聚創新能量,使之不斷變動並成長,對地方經濟注入正面效益,如不斷孕育高科技新創企業的美國矽谷。

產業群聚地方經濟創新驅動區域競爭力科技走廊創新生態系地方吸引力產學合作創意樞紐跨域合作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