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中國在APEC推動殘疾人參與經濟合作
吳福成 (2015/11/20) 《台經月刊第38卷第11期》
中國向來重視殘疾人議題,自從2006年參與簽署聯合國制定的「殘疾人權利公約」(Convention of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之後,多年來積極將殘疾人事務引進經濟社會發展主流,2015年還推動將殘疾人議題納入聯合國2015年後的發展議程,並分別在亞歐會議(ASEM)和亞太經濟合作(APEC)等區域性組織,主導對殘疾人充分參與經濟事務的工作。
在對內方面,中國因有8,500多萬的殘疾人,故政府除了制定有完備的殘疾人事務政策法規,幫助殘疾人共享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果,2015年國務院還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並通過「關於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為保障和改善殘疾人民生作出部署。另外,中國殘疾人團體更特別編制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三五」發展綱要,要加快推進本國殘疾人事業進程,促進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以及充分參與經濟發展事務。
中國在國際領域和本國內推動殘疾人議題不遺餘力,其主要訴求和背後的思維頗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析。
在聯合國領域推動殘疾人發展議程
中國於2006年簽署聯合國的「殘疾人權利公約」後,遂即於2008年在本國內生效實施。該公約旨在促進、保護和確保所有殘疾人能充分和平等地享有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並促進對殘疾人固有尊嚴的尊重。所謂殘疾人,包括肢體、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長期損傷的人,這些損傷與各種障礙相互作用,可能阻礙殘疾人在與他人平等的基礎上充分和切實地參與社會事務。儘管聯合國早在2006年即通過「殘疾人機會均等標準規則」,但並不具任何法律約束力,也因此上述專門保障殘疾人的權利國際公約,更具有特殊意義和重要性。
根據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銀行共同發布的「世界殘疾人報告」,全球各類殘疾人總數超過十億,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5%,其中亞太地區就約有6億5,000位殘疾人,他(她)們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少數群體,其中80%殘疾人生活在開發中國家,其失業率比非殘疾人高。另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世界上最貧窮的人當中有20%是殘疾人,他(她)們在所在的社區裡是最為弱勢的群體。但相對地,龐大數量的殘疾人實際上也擁有巨大的創造潛力和多樣的技能,是一個很大的人才資源庫,只要能在無障礙的環境下充分享有平等的權利,他(她)們也能夠創造出巨大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這也是為什麼當今國際和區域性組織會把協助弱勢的殘疾人事務納入融合性成長(inclusive growth)議題之一的理由。
2013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期間一次高階會議上,中國積極推動把殘疾人議題納入2015年後發展議程,經各會員國的國家領導人共同努力,認為旨在解決全球貧窮問題的千年發展目標也要努力兼顧殘疾問題,並重申依據「聯合國憲章」和「世界人權宣言」的目標,國際社會應促進所有殘疾人權利的承諾。該次高階會議更進一步通過「關於為殘疾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和其他國際商定發展目標的大會高階會議成果文件:「2015年之前及之後兼顧殘疾問題的發展議程」(Outcome document of the high-level meeting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ly agreed development goal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he way forward, a disability-inclusive development agenda towards 2015 and beyond),此一文件正式為國際社會遵循兼顧殘疾人的發展道路提供新動力。2015年9月正逢聯合國成立70週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了高階殘疾人主題活動,中國進一步呼籲落實2015年後發展議程,全面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
融合性成長、殘疾人權利公約、APEC倡議、無障礙政策、社會參與、輔助器具產業、經濟包容性、兩岸合作、殘疾人就業、亞太市場商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