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2008年中國經濟景氣分析與預測
孫林(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2008/06/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6期》
經濟成長走勢分析與預測
自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已連續5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成長,且成長速度逐年提高。2007年,中國經濟成長再創新高,國內生產總值達246619億元,比上年成長11.4%,創下近10年來GDP成長速度的最高記錄。
2007年中國經濟運行雖然總體表現良好,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經濟成長速度超過了潛在成長水準,並伴隨投資成長速度過快、外貿順差過大和信貸投放過多等問題,使經濟運行出現由偏快演化為過熱的可能性。(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升較快,偏離了此前“高成長,低通脹”的“常態”,通貨膨脹預期增大,存在從結構性通貨膨脹走向全面通貨膨脹的危險。(3)能源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和股市泡沫導致經濟運行不穩,經濟結構失衡狀況沒能得到明顯改變。這些都將影響到2008年的中國經濟發展。
進入2008年中國經濟成長的階段性特徵並沒有發生改變,中國國內的體制政策環境、生產要素供給條件等因素仍有利於經濟保持平穩較快成長。考慮到美國經濟受次級債危機的影響在2008年有可能進一步放緩,對歐盟、日本經濟均會產生一定衝擊,中國經濟也難免受到這一危機的影響。因此,2008年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會比2007年略有減緩,但仍能保持一個較高的水準。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表明,2008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1,4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成長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儘管出現了雪災和貿易順差的減少,但中國實際GDP增速在一季度仍保持了兩位元數的成長,顯示國內投資和消費仍表現強勁。
2008年在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的拉動下,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兩位數的成長應該是可以實現的,但增速有可能適度回落。由於奧運因素的影響,2008年上半年經濟仍在高位運行,下半年開始進入溫和調整時期。預計2008年中國GDP成長率將由2007年的11.4%小幅度回落到10.5~11%的區間。由於中國經濟仍處於結構的調整期,適度減緩成長速度對於提高經濟運行品質和增強競爭力是有利的。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級強烈地震,破壞性巨大。目前此次地震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尚不清楚,估計將會超過年初雪災的損失。雖然地震造成了嚴重的財產和生命損失,但短期內對2008年全年經濟成長的影響並不會很大。地震可能對通貨膨脹、特別是食品價格上漲產生較大的影響。隨著災後重建工作的展開,將會產生新一輪生產資料需求和基礎消費品需求高峰,通過產業鏈的傳導作用,可能對經濟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這將在2008年下半年逐步得以體現。
投資增速小幅回落
投資快速成長一直是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重要動力。為防範過快的投資成長引致經濟過熱,中央政府近幾年對投資一直採取“有保有壓”的政策。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比上年成長24.8%,仍屬於高位運行。
中國經濟、GDP增長、貿易順差、進出口、消費需求、投資、通貨膨脹、四川大地震、物價上漲、奧運效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