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各國觀點3 日本綠色成長戰略對台日能源合作之影響與啟發
何玉麗 (2021/05/10) 《台經月刊第44卷第5期》
一般而言,能源是一國所有經濟活動的動力來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對能源資源匱乏的國家而言,猶如戰略物資般欠缺不得。而能源經過轉換成動力後,往往會排放二氧化碳,是地球溫暖化的成因之一,因而3E成為各國政府施政的首要課題。不但要能持續穩定且充足供應,以維護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使用時也要力求經濟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以及對環境友善(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三者均衡,才算合乎廣義的能源安全,國家整體才能永續發展。
長期以來地緣政治或區域衝突發生頻仍,特別是各國倚重的能源供應重鎮中東地區,例如伊拉克宗教派別關係緊張和經濟狀況惡化,加劇政治動盪;土耳其、敘利亞境內的庫德族武裝團體間的軍事衝突;敘利亞政府為重奪控制,與武裝團體的衝突;阿曼灣油輪遭受攻擊;黎巴嫩貝魯特港區2020年8月4日大爆炸等事件時有所聞,都一直威脅各國能源安全,導致各國紛紛重視能源來源及能源種類多元化,甚至提升能源自給率。目前再加上受新冠疫情衝擊經濟及2050年淨零碳排趨勢影響,各國共同的做法就是運用綠色技術,發展綠色能源,創造循環經濟。
不過,並不是所有綠色能源現階段技術都已成熟,大多數成本仍居高不下,普及尚言之過早,而須持續不斷的研發與創新,為此國際合作再度成為時下突破瓶頸的常見方式。彼此或運用資源稟賦、或善用產業優勢、或發揮技術能力,互相截長補短,以早日實現碳中和的共同目標,共創雙贏。2019年6月日本發布了以巴黎協定為基礎的成長戰略之長期戰略,2020年1月提出了革新性環境創新戰略,同年12月公布了綠色成長戰略,其中都不乏國際合作的對象與範疇規劃。本文旨在於說明日本制定綠色成長戰略的背景、綠色成長戰略的內涵,並探討其對台日能源合作之影響,期能從日本綠色成長戰略中發掘未來台日能源合作的可能方向,促進我國綠能蓬勃發展,進而帶動整體經濟成長。
日本訂定綠色成長戰略的背景與目的
2018年10月國際氣候科學組織「政府間氣候變遷專家委員會」(IPCC)於韓國首爾發布特別報告指出,若要將地球溫度升幅控制在1.5℃內,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在2050年歸零。在此背景下,各國大幅調高減碳目標,碳中和運動逐漸在國際間興起。爾後,國際能源總署(IEA)於2020年10月發表「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 2020)報告表示,要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需要全球經濟各個層面都使出「洪荒之力」,而非只靠電業。日本與韓國等其他國家相繼宣示碳中和目標,並提出碳中和計畫(注1)。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宣布日本將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經濟產業省及相關機關隨即於12月提出「2050年碳中和綠色成長戰略」,冀望透過對「2050年碳中和」的挑戰,能造就「經濟與環境良性循環」的產業政策。事實上,日本能如此迅速地在短短兩個月內提出有利於建構循環經濟的「2050年碳中和綠色成長戰略」,是因為巴黎協定規定「所有締約國應訂定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型發展戰略,並努力通報」,日本行政院會據此於2019年6月制定了「以巴黎協定為基礎的成長戰略之長期戰略」(「パリ協定に基づく成長戦略としての長期戦略」)。
碳中和、綠色成長戰略、再生能源、碳回收利用、台日能源合作、循環經濟、氫能、儲能電池、零排放、國際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