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工業部門節能手段現況分析
黃光立、黃慧芬 (2013/09/06) 《台經月刊第36卷第9期》
工業部門能源使用狀況
石化業一直為我國工業部門能源使用最大之產業,從1997年起逐年增加,近15年來增加57%。該產業於 2008~2010年遇到全球金融風暴與歐債危機,使國內外市場需求下降,並在2010年下半年台塑麥寮發生一連串公安事故,因此造成產能縮減。若未來麥寮六輕的四、五期工程全數完工,能源使用量將近一步攀升。紡織業屬於高勞力密集產業,近年來台灣勞力成本上升,是故該產業目前已大量外移,因此能源需求逐年下降。電子業為我國當前發展之產業,因此該產業於能源使用之情形近15年增加了355%,並以每年11%的速度增加,為目前我國能源需求成長最快速的產業。造紙、水泥產業近年來因國內需求趨緩,所以能源需求將維持在目前水準,鋼鐵業因在中龍鋼鐵第二期高爐運轉與外銷需求增加,能源使用仍持續增加。
分析2000~2011年能源消費變動因素(表1),化學材料製造業及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成長帶動能源消費增加,(1)化學材料製造業:能源消費年均成長率達7.2%,占此期間工業部門能源消費成長72.4%,主因台塑六輕工程,帶動化學材料產能擴大所致;(2)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能源消費年均成長9.9%,占此期間工業部門能源消費成長18.9%,主因半導體、面板等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迅速發展所致。其中2011年能源消費變動因素:化學材料製造業工安意外帶動能源消費減少1.97%。
鋼鐵、水泥、石化產業為我國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排放產業,約占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7.7%(含間接電力排放),因此加強鋼鐵、水泥與石化產業節約能源與電力的使用,將能有效使我國達到政府減碳政策目標,並同時減少能源使用。以下將針對鋼鐵業、煉油業與水泥業的現行節能做法進行探討。
表1 2000~2011年工業部門能源消費
鋼鐵業
(一)節能做法
台灣地區在鋼鐵產量與CO2排放量上,鋼鐵工業由1991年1,134萬公噸排放量,增至2006年的2,739萬公噸,增加幅度為140%,占當年國內總排放量10.3%。
國內鋼鐵製造業可分為四大業別,分別為鋼鐵冶煉業、鋼鐵鑄造業、鋼鐵軋延及擠型業與鋼鐵伸線業共約有732間廠商;其中以鋼鐵冶煉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鋼鐵製造業的最大宗,鋼鐵製造業主要是冶煉粗鋼,目前我國生產主要有兩種製程技術:一貫作業的高爐與轉爐煉鋼和電弧爐煉鋼。其中,高爐與轉爐煉鋼集中在中國鋼鐵公司(中鋼),電弧爐廠則以東和鋼鐵、豐興鋼鐵為主。兩種技術在台灣的占比,一貫作業煉鋼廠占1/3、電弧爐廠占2/3,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為中鋼所屬的一貫作業的高爐與轉爐煉鋼。
一貫作業煉鋼廠主要碳排放來源為煉製過程使用直接與間接能源,觀察2011年各別能源的使用量,主要使用的能源種類為煤炭約占全部能源的90%,排放量約2,106萬噸碳當量,次要能源種類為外購電力約占8.6%,排放量約60萬噸(圖1)。
工業節能、低碳製造、能源效率提升、鋼鐵業減碳、水泥業廢熱發電、煉油業尾氣回收、工業區能資源整合、碳排放管理、綠色新政、政府減碳政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