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印度崛起 解碼創育體系
林致孚 (2020/07/09) 《台經月刊第43卷第7期》
印度為世界第三大的創業環境,網路使用程度也超過美國(僅次於中國),土地面積位列世界第七,人口眾多位列世界第二(逾13.6億),僅次於中國人口的13.8億,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預計近年將呈現交叉。
印度廣大的幅員及人口紅利吸引全球爭相投資、搶食大餅,但是印度各個民族都擁有各自的語言,僅憲法承認的官方語言就超過22種,其中印度語和英語為印度共和國的聯邦官方語言。印度的法律制度與美國一樣,不同區適用不同的法律,也就是說單一的印度律師是無法代理全印度的法律爭議,且多元的文化及地方方言導致必須在商業策略上,需要有更接地氣的能力及適應力。2016年年初印度總理莫迪宣布啟動「印度創業,印度崛起」計畫(Start Up India, Stand up India),未來四年將設立印度幣1,000億元(約15億美元)基金,鼓勵創新創業,期建立一個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表1)。
表1 印度新創市場概況
STARTBOARD致力於協助來自東南亞印度的國際學生或創業團隊,完成在台夢想;以及帶領台灣新創團隊前進東協印度市場。從創業家簽證、公司設立、產業顧問、專業智財和法律諮詢,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解決國際團隊在台的痛點,至今已幫助35家來自印度、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的新創團隊,打造國際友善的創業生態系。以下針對近兩年輔導的印度團隊及有意前往印度發展的台灣公司提供見解。
台灣、印度市場 未來新創商機評估
(一)環保相關產業
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印度也不落人後,於2017年通過符合全球綠能規範的相關規定,舉例來說,用於柴油車輛上的廢氣消減物質需要添加的AdBlue,目前為強制添加劑,也就是說在印度所有的公車、貨車、卡車等車輛上都必須強制添加此物,而此添加物為台灣擅長製造,若能找到有能力開拓市場的印度夥伴,將有助於市場規模的拓展。台灣擁有眾多相關必需品或是材料等製程技術或解決方案,在印度相當有機會成功拓展市場。
另一個重點為電動車產業,台灣政府投入相當多心力,協助台灣廠商進軍印度。台灣機車密度雖為世界第一,但是仍敵不過印度的地廣人稠,印度市場一季的銷售量往往都超過2,000萬台,且印度人口不斷攀升,機車可以提供人民移動上相當便利的選擇,且電動機車能改善空氣汙染的問題,因此,印度總理莫迪提出2023年三輪車全面電動化、2025年兩輪車全面電動化,到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車只銷售電動車政策,更宣布把電動車商品服務稅(GST)由12%調降到5%,充電樁稅率也從18%降到5%,還提供超過14億美元的電動車新車購車補貼。上述利多和政策也意味著許多商機機會,相關解決方案、資訊分析、軟硬體業者都會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印度創業、生態圈、人口紅利、台印合作、創育平台、環保產業、電動車商機、網購市場、創業加速器、創新機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