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推動軟性電子產業,台灣2015年起飛!
王仁甫 (2007/04/09) 《台經月刊第30卷第4期》
可以貼身攜帶、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卻隨時感受到它的好處的軟性顯示器將成為未來隨身育樂裝置的主流,根據NanoMarkets預測,軟性電子產業產值到2009年為58億美元,預估2010年市場開始起飛,將成長至97億美元,預料2012年,軟性電子的產值更可望達235億美元,身為顯示器製造大國的台灣,應如何推動軟性顯示器,才能在未來搶得先機,創造面板業另一波的高峰,使台灣2015年起飛。
軟性電子產業將席捲全球
未來的小朋友、小學生、上班族上學與上班的時候,不需要背一個厚厚的書包與公事包,而是帶著幾張很方便、很輕便的電子紙,到課堂及公司去。
輕、薄、短、小、不怕摔及柔軟、易於攜帶的顯示器將成為未來隨身育樂裝置的主流,因此符合上述多樣特性的軟性顯示器,將成為各國下一階段顯示器技術的發展方向。
軟性電子產業的創新,從材料、設備、製程到應用,對台灣社會將帶來新的挑戰與機會。其中顯示技術方面,目前就全球已經開發出的技術,分為電泳技術(electrophoresis)、膽固醇液晶技術(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電致濕潤技術(electro wetting)、介電泳技術(dielectro-phoresis)、液態粉末技術(liquid powder)、電致變色技術(electro chromic)及微機電(MEMS based)等,其中技術與原理如表1所示,而製程原理分為兩大部分,依軟性基板之選擇,透過不同軟性機版之特性輔以不同的薄膜晶體製作之方法,直接於基板上蝕刻或以轉貼方式製作,形成軟性面板,如圖1所示。
表1 全球軟電顯示技術
圖1 軟性顯示器之製程步驟
軟電技術,百家爭鳴
現有軟性顯示產品主要有兩項,分別為軟性液晶顯示器(Flexible LCD)、軟性OLED顯示器(Flexible OLCD),主要產品為玻璃(Glass)和塑膠(Plastic)基座之顯示器,尺寸以1.5吋至8吋為主,其中前項軟性液晶顯示器生產廠商分別為日本(Sharp、Sony、Toshiba、Hitachi)、韓國三星、歐盟飛利浦等,而軟性OLED顯示器生產廠商分別為日本(Pioneer、DNP)、美國UDC與歐盟DuPont,由此可見可世界各大顯示器相關廠商,已對軟性顯示器的現在與未來發展相當重視,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表2)。
軟性電子產業、軟性顯示器、工研院、軟性FPD、CRO與CMO、塑膠基板、OLED技術、軟電市場、科技產業、技術創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