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參與OECD國際未來計畫之推介與論據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參與OECD國際未來計畫之推介與論據

羅志成、高仁山  (2008/11/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11期》

20世紀以來,各國政府共同面臨了全球化發展所帶來的挑戰,亦經歷了前所未有快速地同步發展,網路與資訊科技的進步及普遍化,亦加速了全球科技研發進程,科技及創新所帶來的影響也深深地影響人類社會的變遷。對於身處在一個不連續性且幾何級數變遷的時代裡,對於未來趨勢的掌握已成為迫切的議題。職此,各國政府無不投入研發資源於具有前瞻性的科技領域上,冀望能在未來的競爭環境下脫穎而出,科技前瞻活動(Technology Foresight Exercise)的成果也變成各國重要的科技政策依據。

然而,科學技術領域快速變遷及全球化的高度分工,增添了科技發展的不確定性,進而產生需要跨越學科及跨國合作的必要性。職此,國際組織開始成立跨國之間的研究合作平台,有效結合各國專家來推動前端科技及社經進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之國際未來計畫(OECD International Futures Programme, IFP)即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合作平台。本文的主旨在於推介該計畫,引發我國前瞻及未來學專業社群之關注。首先,本文比較三大前瞻未來學研究的國際組織平台,再進一步瞭解參與國際未來計畫的發展契機,並從科技前瞻的趨勢、人才培育及全球化等三個層面,推介實質參與國際組織計畫意義之論據。


國際組織前瞻計畫的平台

隨著愈來愈多的國家實施科技前瞻活動及全球科技匯流的潮流,國際組織開始承擔整合國際技術前瞻平台的責任。最為突出的莫過於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以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UNIDO)。本文依序介紹APEC及UNDIO前瞻合作平台的發展概況,進而再比較及說明OECD國際未來學計畫與前二組織的異同。

(一APEC CTF (Center for Technology Foresight)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本身是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的國際組織,但該組織的成員國所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太平洋的東西兩岸的國家。該組織的實際運作並非所謂的共同市場及自由貿易協定,只是一種跨國間論壇的形式的組織架構。由於會員國間經濟發展程度的差異性相當大,且國家間各項技術發展的落差更是明顯,職此之故,APEC在1998年2月3日成立技術前瞻中心(Center for Technology Foresight, CTF),負責協調各成員國之間的技術前瞻事務,組織跨經濟體的技術前瞻計畫,並建立前瞻網絡(The APEC Technology Foresight Network, ATFN)來協調成員國之間的技術前瞻活動,協助各會員國規畫相關科技領域的合作(注)。該中心主要功能簡單陳述如下:

1.建立成員國中的專家資訊的網絡與平台。

2.APEC各經濟體執行前瞻活動的策略與經驗的分享。

3.統整與發展科技前瞻中具有潛力的技術,建立執行策略與專案報告。

4.提供成員國間合作創新的管道與平台。

CTF的運作方式是由所有APEC成員間運作的虛擬中心,核心的目標是通過APEC內部跨經濟體的研究、培訓、諮詢及其他相關活動,強化APEC成員技術前瞻的能力,並且透過前述的ATFN,提供完善的人員組織體系及資訊技術,以建立一個APEC成員及非APEC成員的國家和地區專家資訊的平台,使各會員國間能共享技術前瞻的成果。然而,APEC CTF是一個具有雙重角色的中心,除了以上提供APEC成員相關服務的前瞻中心,其也是泰國的技術前瞻中心。雖然,目前的APEC成員都可以加入ATFN,但是ATFN的運作經費主要來自於泰國政府,因此在執行經費與範圍便有限制。 

科技前瞻國際合作OECDAPECUNIDO全球化創新發展未來學政策規劃技術創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