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中國經濟】中國宏觀經濟現狀及政策趨勢

 

台經月刊

 

【中國經濟】中國宏觀經濟現狀及政策趨勢

強永昌(作者為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2005/05/05)    《台經月刊第28卷第5期》

中國宏觀經濟現狀

2004年中國政府在面臨投資高速膨脹和經濟成長過熱的情況下,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手段對宏觀經濟的運行進行了調控。從去年整體經濟運行的結果來看,這些政策不僅較好地抑制部門高速擴張可能造成的通脹隱患,同時也確保了整體國民經濟高速、平穩的運行。應該說,去年的宏觀經濟調控對實現經軟著產生了一定的積極效果(1)。

(一)去年高9.5%的經濟發展速度

就總體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而言,去年國民經濟發展速度最終定格9.5%的較高水準。這一指標雖然比原定目標略0.5個百分點,但與上半年相比卻回落0.2個百分點。這一效果的取得與這次調控的特點密不可分。在這次調整中,宏觀管理部門擺脫了以一刀的做法,而是根據整體經濟發展目標以及不同部門存在的具體問題,採取了有重點結構調整。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去年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動情況得到驗證。去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體成25.8%2003年的增幅回落0.9個百分點。鋁業、水泥、汽車和紡織等行業的投資分別2003年大幅回落88.470.124.356.4個百分點。這對抑制成本推進型通脹具有重要意義。

(二)投資結構有所改善

由於這次宏觀調控中採用的截長補的差別化方法,使固定資產投資在總量控制的基礎上有關不同產業和不同地區間的投資規模得到了一定的調整。去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由上一年度下19.6%轉為成20.3%;第二產業投資成長8.3%2003年回落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與上一年基本持平。在地區結構上,去年東部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成長24.8%,比上一年分別回落8.8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成長30.2%,回落2.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成長26.6%,上升0.2個百分點。這一投資結構的變化充分反映了宏觀調控對長期以來發展滯後的第一產業及中西部地區的傾斜。這對緩解國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結構性不平衡問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國宏觀經濟經濟過熱結構性調整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政策農業投資對外貿易人民幣匯率經濟增長模式政策走勢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