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漲聲不斷下,鋼鐵業未來因應對策
杜依芳 (2008/11/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11期》
國際鋼價走勢分析
全球鋼鐵價格在2001年下跌到68.92美元的谷底後,隨即在2002年1月開始推升,至2008年7月鋼價上揚至291.4美元。主要由於近年來中國及其他新興國家,如印度、中東地區國家經濟成長快速下,對於鋼材需求增加,以及先前歐、美、日等國家景氣復甦之影響,全球鋼鐵業由原先的供給過剩轉變為供應不足,反應在其半成品及成品鋼材價格。這波鋼價漲勢尤以新興市場對於鋼材需求殷切影響最大,而此龐大的需求來自於國家基礎建設與營造業的投資項目,以及汽車、國防軍艦及家庭電子產品的發展。我們可以由圖1中發現全球鋼鐵價格成長趨勢一致下,亞洲鋼鐵價格在近年來與北美洲及歐洲價格相較下是最高的,說明了新興國家最多的亞太地區,對於鋼鐵需求旺盛反應在價格上。
鋼鐵市場景氣復甦固然使得國內鋼鐵大廠營收增加,獲利提高,但是對於中下游加工廠商卻存在料源不確定性及價格波動性高的隱憂,對於外銷的廠商而言,報價難度及成本風險提高,實為一大困擾。此外,台灣鋼鐵業在中鋼及其他大型鋼廠之外,多以二、三次加工產業發展為主,因此造就我國早期螺絲、螺帽、手工具及腳踏車的全球第一,現在更衍生應用在電腦零組件、家庭電子產品上。然而中國近年來鋼鐵業發展模式也在比照台灣,在其勞工成本優勢下,台灣鋼鐵業中下游加工產業如何區隔市場,發展自身優勢,將也會是台灣鋼鐵業亟需面對解決的問題。
圖1 全球鋼鐵價格
鋼價漲勢主要因素分析
(一)需求面的成長影響
根據World Steel預估,2007年全球鋼鐵表面需求量約較2006年成長6.6%(表1),以區域別來看,亞太地區對於鋼鐵表面需求量的比例占全世界最大,其中又以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BRICs)需求量為最大。最主要是這些國家經濟成長快速,政府大舉推動國內基礎建設,民間經濟活動旺盛,帶動建築、機械、汽車、造船等相關產業之發展,因此對於鋼材的需求與日俱增。
表1 全球鋼鐵表面需求量預測
而表2中,中國對於鋼鐵表面需求量的歷史及預測數值,也顯示了中國對於2002年開始這一波鋼鐵市場景氣復甦有相當大的貢獻。單以其比例即占BRICs四國的八成以上,說明了近年來中國無論是基礎建設、都市化或民間產業活動力都相當旺盛。又在面臨今年初的雪災及四川震災下,災後重建活動也促使鋼材需求增長,特別是螺紋鋼、線材、型鋼等建築用鋼。
表2 中國鋼鐵表面需求量預測
金磚四國(BRICs)近年經濟明顯成長,石油消費大增帶動全球石油消費需求量,引起原油供給量不敷能源消費國使用的憂慮,因此促使國際油價的上漲。而在此一波原油價格上漲中,也推升國際運費成本上揚,對各業衝擊不一,其中衝擊最大的便是航運業者。而航運業者將其成本轉嫁,導致各業原物料及加工產品之運送成本提高。
運費成本上漲對於鋼鐵業的影響,可從今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與中國在鐵礦砂貿易所產生的漲價風波一窺端倪,因為巴西運送至中國的運費最高,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一直反對以到岸價格計算,因此向中國鋼鐵協會提出漲價要求,此案例除了因為鐵礦砂本身價格上漲外,海運成本高漲也是導致整體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圖2)。
鋼鐵市場、全球需求、金磚四國、原料價格、台灣鋼鐵、焦炭價格、鐵礦砂、鋼價波動、產業挑戰、技術創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