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亞洲政經瞭望】在東協區域整合趨勢下看兩岸經濟合作

 

台經月刊

 

【亞洲政經瞭望】在東協區域整合趨勢下看兩岸經濟合作

莊朝榮  (2009/10/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0期》

東協加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產業之影響

儘管中國與東協貨品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並實施多年,由於東協和中國生產產品與台灣生產產品的互補性多於替代性,縱使有不少傳統產業或低技術人力密集產業受到競爭替代的影響,但台灣的高技術人力密集產業仍甚具國際競爭力。整體而言,在東協加一的初步發展階段,對台灣與東協或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並未構成太大不利影響。但是,中國是台灣主要的出口市場,未來若東中國自由貿易區全面實施,隨著東協與中國經貿合作擴大與深化,台商在中國生產與東協有競爭關係的勞力密集產品,可能會逐漸感受到競爭壓力。同時,在關稅障礙下可能排擠台灣傳統產業對中國的出口,逼迫台商不得不持續轉進中國或東協國家投資。

但中國與東協生產的產品畢竟與台灣產品性質不同,競爭性較小,加上現階段中國出口成長最快的產業,包括電子電機與其他民生輕工業,許多都是台商工廠所製造,東中國自由貿易區對這些台商的出口反而有利,特別是機電產品在中國對東協的出口和進口中各40%左右。中國對東協出口的機電產品,以一般機械、電器為主,而從東協進口的機電產品大部分是電子類產品,顯示對以機電產品為主的中國台商極為有利,進而會誘使生產相關機電產品的台商擴大或轉進中國投資。

長期而言,中國、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替代效果,以及無法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所喪失的競爭優勢,將造成兩岸資源流動進一步失衡問題。特別是台灣在面對兩岸經貿的競合難題之際,未來勢必因為台灣非自由貿易區成員,需繳交較高關稅,而產生貿易轉移效應(自由貿易區成員與非成員的貿易會轉變為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此效應將使台灣中小企業外銷拓展空間縮小。


ECFA之期待

在東協致力擴展區域整合的情勢下,整體的東中國自由貿易協定將2010年全面實施,東協與中國絕大部分商品關稅降0,但台灣產品進入中國時,仍須繳5~15%的關稅。對台灣整體經濟的負面影響似乎不大,但對部分產業,例如化學、塑膠、橡膠、成衣等則產生較大的衝擊。況且除東協加一之外,還有其他東FTA也將對台灣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台灣必須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以避免這些衝擊。既然目前台灣與中國以外的非邦交國家簽FTA仍有困難,於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ECFA)的儘速簽署被寄予厚望,期能藉以突破長期以來未能參與東亞區域整合的困境。

東協加一區域整合ECFA貿易轉移效應關稅障礙台商投資服務業開放海西經濟區產業分工兩岸合作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