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動態SNG】熟年世代來臨銀髮族「錢力」無窮
張馨月 (2008/04/10) 《台經月刊第31卷第4期》
「熟年世代」泛指二次大戰後嬰兒潮出生者,這些50~60歲熟年者,歷經社會與商業環境變化、經濟起飛、科技成長,他們白手起家而今事業有成,子女長大成人,負擔變輕,正值享受奮鬥成果之際。這群人共同的特色是,在他們成長的時期多半生活貧困,物質缺乏,因此當他們累積了足夠的財富,到了40~50歲以後,家庭負擔變輕了,懂得開始為自己著想,因此不論食衣住、休閒娛樂等,都是最有能力消費的一群人,因此熟年世代將成為市場上消費的主流,引爆熟年商機。
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顯示,目前50~65歲的熟年人口約300萬人,65歲以上人口約200萬人。加上未來十年內,有300~400萬人即將邁入熟年階段(50歲以上),銀髮人口也將呈倍數成長,估計台灣會有1,000萬的熟年與銀髮消費人口,推估商機至少在一兆元以上。
熟年世代的消費並不注重「擁有(getting)」而是在於「體驗(experience)」。這些「戰後嬰兒潮」年老後,雖然意願上希望能跟子女維持密切的往來互動,但生活上並不打算完全依賴子女;多數人希望留給自己多一點時間與空間,選擇與好友或老伴同住,找回年輕時的自由。熟年世代對時空體驗的轉變,以及對活力重建、維護以及品質的堅持、懷舊的需求,是熟年跟其他族群不同處,也是商機所在。
日本熟年七大消費意識
類似熟年商機在日本已經被積極開發,包括博報堂廣告公司在2000年即成立熟年業務發展部,行動通訊NTT DoCoMo也推出大按鍵的行動電話,新力音樂公司計劃對熟年消費者進行實驗性行銷。甚至在日本熟年發展出七大消費意識,包括:
(一)時間上的意識
將錢花在有意義處,購物是在取得滿足愉悅的體驗。
(二)循環人生的意識
重返學校學習的人數增加,熟年世代的母親為了與女兒有相近消費觀,產生所謂「母女共同消費」的現象,為讓生活保持活力,紛紛移居都市。
(三)本質內涵導向的意
對商品本身質感以及淵源故事背景都相當在意,對新事物先懷疑再確認求證,用自己過往經驗做判斷,只要獲得他們認同,再貴也願意買。
(四)橫向社區型的意識
生活圈從都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縱向上下關係,改為以新的周遭朋友形成的橫向左右關係,好比因興趣、環境問題關心結為朋友。
(五)安心導向的意識
擔心健康,希望有歸屬感,所以會要求商品的機能性與耐久性,有安心感的商品才有魅力。
(六)人生殘留計算的意識
自我認知年齡比實際小10到20%,開始流行高單價的海外旅行追求美好時光。
(七)重視緣分的意識
為了多交朋友,積極參與活動聚會,與小孩交流產生無所求的快樂,對親切熱心導向的商業行為較能接受。
熟年商機、銀髮經濟、健康產業、樂活消費、高齡市場、抗衰老產品、財務規劃、休閒旅遊、智慧科技、懷舊商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