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經瞭望】創新創業篇:從指標數據檢視國家創業發展環境
王俐几 (2024/06/10) 《台經月刊第47卷第6期》
創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推力,國家如果擁有完善的創業生態體系,將能吸引海內外更多創業家加入,創造更多新興機會並帶動產業發展。評估一國的創業生態環境需要從多個面向進行討論,例如政府新創主責機關、資金市場、中介組織等政策協助。國內各界需要一套評估做法來討論政策投入、產出與成效,作為政策決策依據,更重要的是藉此自我檢視國內創新創業環境的演進、過程中對產業創新的貢獻。
台灣新創以數位應用技術作為事業發展基礎,從創新視角協助經濟、社會進行數位、淨零雙軸轉型,新創的發展潛力倍受大眾注目,政府也將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完善新創事業發展環境。依賴總統就職致詞,台灣接下來發展方向需要前瞻未來,智慧永續,需要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系,協助開拓新創國際視野及加速策略性投資,培育新世代的隱形冠軍,加速量子電腦、機器人、元宇宙、精準醫療等前瞻科技應用發展,協助台灣新創邁向下一階段的目標:(1)五年內創造兩萬個新創就業機會;(2)新創投資金額每年達新台幣1,500億元;(3)十年內台灣將成為創新解決方案的淨輸出國,共同打造創新創業雨林生態系,確保台灣新創的創新能量在國際居於領先地位。
基於前述的產業發展趨勢與創業政策方向,國內各界需要一套評估做法來討論政策投入、產出與成效,作為政策決策依據,更重要的是藉由這套評估做法自我檢視國內創新創業環境的演進、過程中對產業創新的貢獻。為了可以與國際趨勢銜接,本文以國際創業發展環境框架、創業生態系常見的拆解面向為起點,帶領讀者掌握國際知名的創業評估或調查如何設計指標扣合這些面向,來勾勒國家層級的創業環境發展程度,進而討論國家創業發展環境關鍵指標藍圖未來可再精進之處,以及新指標的建立、創新創業類別與數據收集機制的重要性。
綜整各國際智庫機構的生態系報告,主要是提供給創業家、新創公司、相關利害關係人參考。相較以政策評估導向的國際組織創業報告,生態系報告更為強調人才、市場、網絡、資金等商業環境。
國際創業發展環境框架
創業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推力,提高產業競爭力,也創造許多就業機會。一個國家或地區如果擁有完善的創業生態體系,能夠吸引海內外更多創業家加入,創造更多新興機會,帶動國家或地區的產業發展。評估一國的創業生態環境需要從多個面向進行討論,例如政府新創主責機關、資金市場、中介組織、社會文化等基礎環境,或輔導培育、市場機制、財務金融、法遵治理等政策協助。
(一)OECD
OECD與歐盟統計局在2006年啟動創業指標計畫(OECD-Eurostat Entrepreneurship Indicators Programme, EIP),旨在相關創業政策、分析模型等達成一致,建立可衡量基礎設施且可比較的創業指標開發和蒐集的方法工具。OECD將創業指標分為六類決定因素:(1)監理框架;(2)市場狀況;(3)融資管道;(4)知識的創造與傳播;(5)創業能力;(6)創業文化。這六項決定因素涵蓋許多創業關鍵指標,也有其數據取得限制,但創業環境是動態且多變的,更需要因應創業環境發展全方位的調整指標設計。
創業生態系、新創企業、創投資金、國際創業指標、政策支持、創業文化、技術轉移、創業環境評估、數位創業、創業人才培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