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由企業策略觀點探究RFID產業的發展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由企業策略觀點探究RFID產業的發展

吳穎飛  (2009/01/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1期》

RFID產業發展的歷程

RFID技術的開發應用始自1940年,然而其發展為業界所矚目,卻自2000年前後Auto ID的成立,以及2003年WallMart的大力推動後才開始。不論從廠商的投入、標準的制定、政府政策的規範與協助、應用領域的擴展等各項指標來看,RFID的高度發展事實上也就是近五、六年的事。影響整個產業發展的驅動因素(Driving Forces)可歸納如下,且這些因素的發展趨勢整體而言更為有利,所以整體的產業發展並沒有太多的負面因子存在:

(一)大型企業的推動

WallMart為了提升管理效率以及降低成本,大力推動採用RFID作為產品身分識別之用,通過網際網路達到產品資訊快速查詢與物流追蹤領域。由於WallMart為一大型賣場,相應的上游供應體系均需搭配RFID的建置,因此產生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二)標準的推動

國際組織與區域標準的推動,加速了產品的開發,並使應用有所依據。例如最為看好的超高頻UHF標準,從2000年左右的EPC Gen1規格,短短數年內,已更新至Gen2;再如中國大陸無委會更於2007年發布了UHF標準的試行規定等等都是促進產業發展的有利因素。 

(三)政府政策的推動

各國政府在政策上(包括公領域推動與科專補助等等)的大力推動。例如2003年日本政府推動所謂的Ubiquitous,2005年投入了31億日幣;2004年韓國政府的U Korea也投入了3000萬美元;我國更於2005年率先以公領域的應用,希望帶動RFID產業的發展,為了加速推動,更成立了RFID公領域應用辦公室、產業聯盟等方式進行;對岸中國大陸也在2006年發表了中國RFID政策白皮書,更推動所謂的863計畫,提出了RFID發展的20個課題,提撥1.3億人民幣作為企業發展該項技術或應用的補助款項。

(四)企業的積極參與

RFID可以說是一項老技術,新應用。 由於前述標準、政策的推動,使得不論是既有企業嘗試作為新事業來開發(如永豐餘旗下的永奕、宏關係企業緯創、資茂等),更有許多創業家以自有技術自行開發或代理(如奈訊、日晶、天機等),國外當然還有許多業者投入自晶片設計、標籤設計、讀寫機具、中間軟體開發等,使得此一產業結構日益完整,同時這些業者的投入,也加速了應用面的拓展。

(五)技術日益成熟、成本大福下滑

隨著標準的出台,公領域的帶動等多因素的影響下,標籤的成本已大幅下滑,目前UHF標籤的製造廠的出廠售價有的已不到0.2美元。在應用技術上,雖難免仍有環境因素的干擾(如水、金屬等),但已大幅克服此一因素(例如電子封條等就利用金屬材質反而作為天線的延伸,增加效能)。

RFIDAuto IDWallMart標準化政府政策技術發展物流追蹤成本下降應用擴展安全性供應鏈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