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前瞻生物經濟Bio-Economy 2030政策意涵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前瞻生物經濟Bio-Economy 2030政策意涵

孫智麗  (2010/03/05)    《台經月刊第33卷第3期》

OECDIFP2009年提出2030 生物經濟」計畫成果並出版報告,內容包括:分析生物科技的應用範圍與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前瞻生物科技應用於相關領域的趨勢,評估生物科技對各國社經層面所產生的影響,及模擬未來發展可能發生情境,並進一步提出發展策略與政策意涵,以提供各國政府規劃參考。

 

生物經濟之重要性

Stan DavisChristopher Meyer兩位學者2000年就提出了生物經(Bio-Economy)的未來概念,預測目前的資訊經濟時代將持續21世紀前期,然後人類社會將開始迎接一個全新的時生物經濟時代的來臨!當生物技術直接和間接帶動的產業GDP50%時候,就是生物經濟時代的來臨。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長2007年總統府月會進行專題報告指出:30年後,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與生技有關,不是以生技為主要業務,就是生技的周邊產品,否則就是利用生物技術來支援或解決問題!」觀察全球永續發展面臨的挑戰,包括人口結構變遷、新興傳染疾病、糧食供應不均、能源價格上漲、地球氣候暖化、環保意識提高、預防醫學興起等議題,生物科技是解決上述挑戰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生技產業發展歷程而言:第一波紅色生技是以醫藥研發產業為主,第二波綠色生技為農業生技產業,第三波白色生技則是整合生物科技與其他高科技產業,應用於化工、材料、能源、環保生技之研發。當代生技產業發展趨勢是結合應用電子、電腦、軟體、網路、通訊、材料、自動化等高科技於人類生活品質之改善,從食、衣、住、行,至醫療、健康、農業、工業、能源、環保、生態、永續發展……,都可預見生物科技之運用,這將是影響人類福祉最重要的科技!生物經濟的發展,將為人類從根本上的人口健康、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環境安全、能源安全,乃至保障國家安全,建構出全面發展考量之概念。發展生物經濟與人民福祉密切相關,可以提高國民生活品質、減輕人們病痛、阻止疾病蔓延、延長人類壽命、增加糧食生產、提高營養價值、珍惜自然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改善工業製程、有利永續發展。
 

OECD生物經濟科技政策

OECD目前30個民主政體國家政府參與的重要國際論壇,可說是這些國家制定經濟、社會和環保發展政策的「智囊機構」,在全球科技發展的各個階段OECD成員國都發揮了關鍵性作用OECDInternational Futures Program(國際未來計畫IFP)是直接隸屬OECD秘書長的智囊幕僚部門,其功能在於協調OECD各業務處資源,整合重要的新興議題,提供該組織在未來社經、環保及科技發展議題上的早期預警及前瞻性之發展願景,找出主要的發展關鍵,分析長期焦點議題,凝聚國際資源的投入,並提供各國政府規劃發展策略及制訂相關政策作為決策之參考依據。迄OECD IFP所辦理之重大研究計畫成果,也都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其報告的精要在於評估科學、技術、創新及教育政策能如何有效的貢獻於經濟永續發展及創造就業,它提供企業及各國政府部門決策者政策上的建議,以因應新興科技產業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生物經濟科技前瞻策略型研究再生醫學跨部會整合生技政策永續發展生物安全研發聚焦全球治理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