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產業動態SNG】走過金融風暴 迎向DRAM產業的未來

 

台經月刊

 

【產業動態SNG】走過金融風暴 迎向DRAM產業的未來

黃慧文  (2009/09/05)    《台經月刊第32卷第9期》

台灣過去數十年快速的經濟成長,創造經濟的奇蹟。20年來,高科技產業受到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台灣亦以高科技產業為重點發展,成為全球資訊電子產業的生產重鎮,國內外學者也常以高科技資訊電子業,作為台灣經濟發展成就的代表。但隨2008年金融海嘯引發的衝擊,全球總體經濟日趨走緩,我國資訊電子產業亦受到嚴重的波及,其中又以我國半導體業所受波及最為劇烈。

金融風暴波及實質經濟面,使半導體產業的下游應用需求全面縮減,部分半導體產品處於供過於求的結構,加2008年半導體超額庫存仍需時間消化庫存量,造2008年國內半導體業市場規模出2001年以來首度的衰退DRAM業者目前所面對的是存亡之役,同時代DRAM產業在本次金融風暴所受的衝擊,遠超過整體半導體業。因此,本文將針DRAM產業進行研究分析,DRAM產業背景進行檢視,進而探討我DRAM產業發展現況及所面臨之困境,以瞭解我DRAM產業未來可能之調整方向與因應之道。
 

DRAM產業的演變歷史

(一DRAM產業激烈競爭情勢

DRAM產業的發展史,緣自1966IBMDRAM後,由英特(Intel)1970年製造了第一1KB動能存取記憶(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1978 年,美(Micron)在美國愛荷華州也開始跨DRAM 產業1979年,美國大MOSTEK以市占率達85%,成為全球最大DRAM公司。日本半導體大廠1980年代開始跨DRAM 產業,花費5~6年時間才真正DRAM 市場中站穩腳步,1985年以後才出DRAM的製造商。由於世界各國強力發DRAM,使得美國各廠於激烈的競爭下紛紛被迫退DRAM市場。1986 年,美國原有11DRAM 廠商,已9家退出市場,隨之而來的是日本廠商DRAM年代,而南韓則在此時開始默默耕耘。南韓公司1990年代大筆投資研發以及擴充產能,Samaung為例1999年半導體設備投資高18億美元,高於任何一家日本半導體大廠,終於使得韓系廠商199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處於品質及產量領先的地位。

(二)全DRAM產業板圖移動趨勢

1970~2009年全球第DRAM供應國由美、日及韓國進行輪替DRAM產業競爭十分激烈,每DRAM景氣大幅波動或世代交替時,均會造成全球產業版圖重整,部分業者亦因高製造成本或低市占率而退出該產業。1970~1980年間,全球第一DRAM供應國為美國,但隨著日本逐漸興起及亞太地區新興國家半導體工業的蓬勃發展,在強烈的競爭壓力之下,使得美國由原有11家,逐漸退出市場,美DRAM在世界獨霸的局面也隨之瓦解。

金融風暴衝擊技術自主製程研發產業整合非DRAM轉型資本密集產品生命週期多角化經營現金流壓力DRAM景氣循環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