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經濟變.辨.辯】Vision→Mission→Action——從VMA前瞻印度TV2020

 

台經月刊

 

【經濟變.辨.辯】Vision→Mission→Action——從VMA前瞻印度TV2020

賴志遠、葉乃菁、康美凰  (2007/08/06)    《台經月刊第30卷第8期》

     科技政策的決策以及規劃一直是各國政府慎重以對的課題,如何選擇適當的領域發展,以及規劃國家科技發展總體目標,均是相關幕僚人員衷心想要解決的難題。因此延伸出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建構一套方法或機制,能夠提供更為全面性的資訊,作為決策的參考?如何蒐集更廣泛的意見,並歸納出有意義的建言?在現階段,有何種機制可以很好的解決上述的課題?從上述的需求面來看,「前瞻(foresight)調查是最能滿足這些條件的工具。「前瞻」調查是一種有系統蒐集資料,統合整理意見取得共識,並作出邏輯歸納分析,得到對未來長期科學技術發展的策略方案,且能儘量獲取社會演變及經濟發展最佳利益的一套操作方法(1)。因此可以發現,從早期單純的技術預(technical forecasting)演變至今,包含了社會經濟需求調查、區域演變調查等不同面向的活動,已經成為一項涵蓋科學技術、經濟需求、社會變遷、國家願景的綜合性調查,所採用的方法也從較為單一方式(如德菲方法、專家會議),轉變成多種方法平行或依序進行(如文獻分析、前沿分析、德菲調查、情境分析、專家會議、焦點團體等等)。相較於傳統的作法更具有系統化、科學性、透明性、合理性,在操作面上也更具可行性(2)。IrvineMartin更早1989年就指出前瞻調查的目的可以區分為(1)大方向設定(2)發展事項優先順序的確認(3)預測情報(4)共識的產生(5)提倡(6)溝通與教育(3)。

年代開始,許多歐亞國家均執行前瞻調查的活動,很多國家(如德國、荷蘭、韓國、中國等)都效法日本,開始執行國家前瞻調查活動(4)。在此過程中,大部分國家採用了德菲(Delphi)作為調查技術發展趨勢的主要工具。不過對於前瞻調查成果的運用,各國的作法均不太相同,例如像英國1996年執行第一次前瞻調查的過程中,由科技辦公(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3個部門提出一個稱LINK的計畫,以推動及鼓勵英國研究單位與工業界的產學合作。

因此,對尚未執行過前瞻調查的台灣而言,除了思考是否要效法其他國家也進行類似的活動外,另一個思考點就是對前瞻報告要怎麼使用?如何在現有國情考量下,是否推行前瞻調查所建議的事項?它是台灣目前迫切需要的嗎?還是能夠與目前的幕僚單位作功能性的互補?本文將對印度這個國家1994年所執行的調查,及其後續的行動計畫作一簡介,藉此拋磚引玉,期能引起國內先進的關注。
 

印度的技術願2020TV2020

印度政府1994年初授權科技(DST)轄下的「技術資訊、預測評鑑委員會(Technology Information, Forecasting Assessment Council, TIFAC)負責主導規劃印度的前瞻調查活動:技術願2020Technology Vision 2020TV 20205TIFAC是印度科技部一個重要的研究中心,它成立的目的在於從事技術評鑑、預測研究、全球趨勢觀察、推動關鍵技術及提供技術資訊;人力約60~70人,規模屬於中小型的單位TIFAC把整個調查活動規劃及執行的期限定為兩年。

前瞻調查印度科技政策技術願景科技發展政策規劃經濟發展國家計畫行動方案創新策略產學合作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