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探索】新興市場的好望角——南非
許峻賓 (2007/06/06) 《台經月刊第30卷第6期》
南非因為礦藏豐富而受到歐美等先進國家的喜愛,其產業發展也因採礦業的基礎,而逐漸擴散至相關的製造業,例如冶金與機械工業等。過去的南非因受較多的歐美自由開放主義影響,自然在經濟發展上,較能接受全球化的洗禮,也因此在眾多的非洲大陸國家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三世界新興國家的一顆明日之星。南非結合了其便利的海空路運輸系統,以及完善的金融與交易系統,進而奠定了其成為國際新興市場的良好基礎,也因此成為全球下一波經濟發展的要角之一,並被列為未來新興市場五個閃亮的「VISTA」國家之一。
南非2006年的經濟成長率為5%,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金融業、房地產業與服務業。南非財政部長Mr. Trevor Andrew Manuel於今年初時公開表示,由於今年世界經濟增長開始放緩,2007年南非的經濟增長目標為4.8%,今後三年經濟增長目標是5%。近年來,非洲國家的經濟均有不錯發展,南非即扮演著此一區域的火車頭;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南非的經濟每成長1%,即可帶動周邊非洲國家的經濟成長0.5%,由此可見,南非對於非洲地區發展的重要性。
非洲發展銀行認為,憑借著已達世界水準的基礎設施和通訊網絡,及其蓬勃發展的第三產業,南非在吸引投資和進行國際貿易、合作方面,將帶領整個非洲更上層樓。
南非經濟發展現況
(一)逐年控制財政赤字
南非是非洲大陸經濟發展水準最高的國家,主要增長動力來自本國的製造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商業。自1994年以來,南非一直實行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方針。近年來,南非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05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5.1%,是20年來的最大增幅;而2006年的經濟成長僅於第三季表現不佳,全年經濟成長率亦達5.0%,其中以營建業(13.3%)、金融不動產與商業服務業(8.3%)、零售貿易與飯店餐飲業(6.7%),以及交通與物流業(5.4%)的成長最高;而農畜業的成長則為最差(-13.1%)。
南非2006年度的預算總收入為4,758億蘭特(南非幣單位;約1美元:7蘭特),比預計增加了290億蘭特,預算支出4,706億蘭特,實現了南非自1960年以來的首次財政盈餘,南非政府宣示今後幾年財政赤字占GDP比例亦將控制在0.5%以內。而在外債方面,南非的外債總額已逐年下降,外債占GDP比例已在1987年以後下降至26.4%,2005年更降至19.1%;而政府債占GDP的比例方面,在1984年時,雖已降至30.8%,但隨後又逐年增加,甚至在1999年時上升至49.9%,經過多年努力,2006年政府債占GDP比例才降至33.3%(如表1所示)。
南非、經濟發展、易於經商、貿易伙伴、基礎設施、塑膠製品業、航空產業、礦藏資源、外來投資、經濟自由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