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民營中介服務業的成功關鍵——以智財服務業為例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民營中介服務業的成功關鍵——以智財服務業為例

鄭漢榮、陳佳宏  (2011/08/05)    《台經月刊第34卷第8期》

智慧財產技術服務業之範疇與重要性

智慧財產技術服務業(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至為重要,對國家而言可促進知識流通、提升創新系統效率,對產業而言可強化成員互動、提供良性競爭,對企業而言可有助於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勝出。據工研院統計,近年來台灣各大產業在國際上,由於專利的競爭與訴訟,平均每年付出新台幣759億元以上的權利金;2000~2008年我國ICT相關領域面對超過300件及400家次的外商之智財訴訟,以電腦、LCD及IC產業為主,可知以專利訴訟作為競爭手段,製造進入障礙或增加談判籌碼已是產業趨勢。因此智慧財產技術服務業如何健全發展、提供高品質專利以保障客戶的競爭優勢受到重視,而產業發展關鍵為何?未來政策有何著力之處?便成為待釐清之問題。

回顧智慧財產技術服務業之發展,台灣初踏入知識經濟發展階段時,在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之產業結構下,大多數企業並無足夠能力與經費自行推動知識產權化;此外,即使有法務部門負責智慧財產相關事務,對於管理上牽涉之繁雜活動而言也是不足的,因此促成了智慧財產技術服務業之形成。經濟部並於2002年訂定「智慧財產技術服務及研發服務認定實施要點」,定義智慧財產技術服務內容;工業局台灣技術交易市場資訊網(2006),於智慧財產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能量登錄認定標準中,將此產業之服務內容,進一步細分為四大項(圖1):(1)提供智慧財產管理服務:係指提供智慧財產分析、智慧財產布局、智慧財產取得、智慧財產侵權分析、建立智慧財產管理與應用制度等相關服務;(2)提供智慧財產加值服務:係指提供智慧財產獲利模式規劃、智慧財產行銷等相關服務;(3)提供智慧財產評價服務;(4)提供智慧財產法務服務。



1  智慧財產技術服務業之範疇

 

因此,本文將藉由探討過去及目前此產業之相關政策及其結構以尋找可能之缺口;另一方面,源於缺乏這領域的整體資料,因此本文嘗試從個案所展現的經營特性,找出政策介入的原則,供未來產業發展與政策擬定參考。

 

產業結構及政策布局缺口

以產業結構來看,台灣為USPTO專利核准量第四大國,智財申請及維護服務蓬勃發展。智財交易及智財加值服務方面亦相當熱絡,依創投公會統計,2009年國內創投達288家,育成中心達88所,且鑑價及中介行銷之機構甚多,如中華工商研究院、經研院、冠亞智財、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等機構。因此在智財資訊分析服務方面,該部分目前較缺乏。

以政策來看,我國於1999年公布「科學技術基本法」,為推動科學技術研究發展之基本法源,其後國科會與經濟部頒布「政府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及「經濟部科學技術委託發展計畫研發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2002年經濟部工業局建立「台灣技術交易市場資訊網」、「台灣技術交易市場整合服務中心」,並舉辦台灣國際技術交易博覽會。2010年行政院將發明專利產業化納入重大新興知識型產業計畫(表1),亦是主要著力於應用流通及加值上。

智慧財產專利服務技術分析專利管理產業發展知識經濟資訊分析專利質量政府政策產業結構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