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瞭望】韓國境外園區合作與強化競爭力政策
李曉雲 (2019/08/08) 《台經月刊第42卷第8期》
身為世界第六大出口國的韓國,與我國經貿處境相似,在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為中國及美國之下,對中美的貿易依存度相當高,此次中美貿易戰,IMF於2019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書中推測將使韓國對中國的出口減少1.5~5.3%,對美國的出口成長7.7~10.3%,即「出口轉換效果」,韓國出口商品將取代中國進入美國市場。對於此次貿易戰,韓國想法與我國相似,認為美國和中國的高科技競爭可視為推動產業升級的契機,基於半導體相關產業占韓國總出口量約1/5的情況,2019年4月30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宣示培植系統半導體的決心,2020年韓國政府將啟動一兆韓元(約九億美元)的半導體技術發展計畫。
韓國科學園區擁有該國最優秀的科學技術人才和基礎建設,例如大德研究開發特區(Daedeok Innopolis)為韓國發展高科技、研發和產學合作最重要的基地,除了在核能技術的研發、機械與材料的國產化、化學工業的發展上有所貢獻外,也讓韓國能擁有領先全球的半導體技術。故本文將介紹韓國在境外園區合作與強化園區競爭力之政策。
韓國境外園區合作
建設中韓產業園,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4年7月訪問韓國時提出,並於2015年正式納入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成為中國對外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合作的創新做法。2015年10月31日,中國商務部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Ministry of Trade, Industry & Energy, MOTIE)簽署「共建中韓產業園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確定在中國山東省煙台市、江蘇省鹽城市和廣東省惠州市設立中韓產業園。2017年12月,中國習近平主席與韓國文在寅總統達成共識,同年12月11日中國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韓產業園的批復」(國函〔2017〕142號),同意在山東省煙台、江蘇省鹽城和廣東省惠州設立中韓產業園,並對產業園建設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要求。
韓國科學園區、中韓產業園、研究開發特區、國際鏈結、產業升級、科技創新、高附加價值、境外投資、新技術測試、產學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