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後疫情時代平台經濟的創新藍海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後疫情時代平台經濟的創新藍海

林珈卉  (2021/06/09)    《台經月刊第44卷第6期》

   2019年年底發現「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2020年大大肆虐全球,新型冠狀病毒會以「人傳人」的方式散播,許多人頓時失去工作,台灣也因這波疫情而受到衝擊,旅遊業、汽車業及醫療業都陷入負成長。為抑制疫情擴散,各國政府紛紛實施社交距離、封鎖城市等防疫措施,愈來愈多人仰賴各種平台,減少在外群聚增加感染的風險,各種宅經濟及零接觸產品服務需求逐漸升高。近年來,數位科技發展及創新愈來愈突破,使得生活更加便利,在這繁忙的時代大家更願意用金錢購買時間,也就產生這些便利的服務,使各種平台快速興起。

 

平台經濟模式

平台模式可解決一般線性企業無法解決的問題,也能整合較雜且零碎的資訊,進而增進市場的媒合效率,使用者能透過平台分享資訊、交流意見,產生更多的互動,互動亦能消除「資訊不對稱」的問題(1)。

 

1  傳統線性產業企vs平台模式企業

 

 

(一YouTube的平台模式

導入平台模式的品牌同樣需要有品牌定位的過程,品牌定位也大幅影響後續平台經營策略。

知名的影音串流平YouTube,定位自身品牌為「提供使用者自由發聲的機會」。相較其他競爭的影音平台YouTube致勝關鍵是平台的「高度開放性」,任何使用者都可以自由的上傳影片、影片支援絕大部分的格式,甚至可以內嵌於其他網站平台,「奠YouTube在消費者心目中自由開發的價值」。

YouTube有廣告社群政策,可分成三大類,營利沒有限制(綠標)、不適合多數廣告客戶(黃標)以及沒有廣告收益(紅標)。創作者將影片上傳後,網站會以人工智慧審查影片內容是否有不適當的字詞或是畫面,如影片是黃標,將無法獲得廣告收入。

平台經濟後疫情時代零接觸經濟數位轉型共享經濟電子商務網路平台創新商機資訊安全用戶體驗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