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學院|台經月刊|【專題探索】日本與中國品牌推廣策略分析

 

台經月刊

 

【專題探索】日本與中國品牌推廣策略分析

林冠汝  (2008/12/05)    《台經月刊第31卷第12期》

1990年代後期我國產業結構已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型態。2004年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為因應產業結構的改變,並提升國民生活品質,提出「服務業發展綱要及行動方案」,即以服務業發展再創台灣經濟奇蹟為願景。在知識經濟時代,各種產業都需要知識型服務業的協助,根據微笑曲線的概念,在產業價值鏈的兩端,即為研發、設計與行銷、通路、品牌,可創造高附加價值。品牌的優勢亦為進駐卡位及永續發展的最重要條件,既使面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亦可以透過國際知名品牌的建立,重整商業服務業的價值體系,以提升整體產業效益。有鑑於此,本文將探討日本及中國等鄰近國家之品牌推廣策略與經驗,裨益政府相關單位參酌。

 

日本品牌培育的策略與作法

近年來日本政府為順應全球化、國際化之潮流,並提升日本品牌在國際上的形象,進而提升產業的競爭優勢,在2005年起推動「日本品牌培育援助計畫」,迄今已邁入第四年,並已培育多項品牌成功進軍國際市場。此項計畫由通商產業經濟省下之中小企業廳負責,中小企業廳則委託全國商工聯合會(以下簡稱「商工會」)及日本商工會議所(以下簡稱「商工會議所」)來推動。以下就其輔導及推動情形作進一步說明。

(一)對品牌產品培育之輔導程序

本計畫共分為第一年之「策略規劃階段」、第一至三年之「品牌確立援助階段」,以及第四年起之「展開品牌推廣階段」等三階段。其輔導程序及具體內容說明如下:

1.事業發展環境的分析

首先必須對產地現況、可運用資源、面臨課題、市場發展趨勢、競爭對手及產地動向等進行分析,其工作重點如:(1)區域內資源的發掘及評價:以商工會及商工會議所為中心,對於區域內產業面臨課題進行了解,並配合計畫發掘適切發展的素材;(2)尋找事業經營者:發掘新素材後,對於區域內的團體或企業尋找願意參與的事業經營者;(3)事業環境的現況分析:進行企業及業界團體的現況分析、現在市場及未來目標市場的分析、競爭對手的比較分析等;(4)召集相關者進行座談會:召集企業經營者、工商團體、地方政府及關係者等進行座談會,讓全區域關係者凝聚共識。

2.策略擬定

經上述共識後,則進行策略的擬定。一般來說商工會及商工會議所之事務所會召集企業經營者、參與計畫企業者、外部專家等進行商討而擬定策略。並就參與日本品牌援助計畫的企業,進行產業領域及商品的挑選。

3.目標設定

設定區域、購買力、年齡層等商品的銷售目標,並用SWOT進行商品的機會、威脅、優勢及弱勢等分析。

4.品牌形象建構

為使商品能得到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以及滿足市場趨勢的需求,因此品牌形象的建構需能表現地方的歷史文化、特色,以及因應時代潮流所需(例如自然、環保等)。

5.商品開發

包括商品的企劃、設計與既有商品的差異化、訂定合理價格、確保商品供給來源、商品銷售通路的開拓、試用商品的製作等。

品牌培育品牌推廣國際競爭力日本品牌資金援助中小企業品牌策略法規體系自主品牌政府支持

分享:


 

聯絡我們

104 台北市中山區德惠街16-8號7樓
電話:總機 +886 (2) 2586-5000
傳真 +886 (2) 2586-8855
E-mail:bussiness@tier.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