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中國FDI之回顧與展望
簡淑綺 (2006/03/05) 《台經月刊第29卷第3期》
外人直接投資在中國概況
中國基於廉價勞動力與土地取得成本等優勢,在改革開放初期即獲得跨國公司的青睞,相繼將生產線移轉至中國。加入WTO後,鑒於未來中國市場的開放,在龐大潛在商機吸引下,進一步吸引外人直接投資進入中國。在2001年之前,即使流入中國的FDI金額快速成長,卻也未能突破450億美元,甚至一度出現趨緩的現象,但在加入WTO之後,流入金額獲得明顯突破,加入第一年2001年即突破450億美元高達460億美元,2002年超過500億美元關卡,並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引資國家,2003年雖爆發SARS疫情,但外商對中國投資熱情不減,仍有高達535億美元FDI的資金投向中國,2004年、2005年都有6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進入中國(詳附圖)。
附圖 中國吸引外人直接投資金額圖
在中國引資過程中,因具有相通的語言背景,港澳台資成為中國FDI主力,占中國FDI一半。根據中國當局統計,累積1979~2005年9月港澳台對中國的FDI金額高達3,014.2億美元,占中國總FDI金額的49.8%,對中國的投資以成本導向為主,主要為勞動密集、加工出口產業,其中台商於近年轉以電子資訊產業為主。至於歐美國家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其動機主要在於市場開發,因此以市場開發型投資為主,所生產的產品主要以在中國銷售為主,例如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在中國投資近20年來,其所生產的汽車已成為中國汽車市場主流品牌之一。歐美跨國企業在中國直接投資產業主要集中在資金、技術密集的產業,其中美國企業主要集中在資訊通訊、機械、化工、電子、汽車以及金融貿易等高新技術、服務業等,累計1979~2005年9月美國對中國投資金額501.28億美元,占中國總FDI金額的8.28%。
歐盟企業則集中於汽車及汽車零件、醫藥與醫藥器材、通訊設備、電力、化工等高新技術與重化工業等產業。至於日本在中國的投資,其投資動機從早期以中國為產品加工組裝工廠,逐漸向市場開發型的投資轉型,累計1979~2005年9月總投資金額514.82億美元,占中國FDI的8.50%。另外,韓國對中國投資起步較晚,但自1992年兩國建交後,逐漸加快對中國的投資,投資動機也從加工出口轉為市場開發型,投資產業也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向重化、高新技術行業轉型,累積至2005年9月的投資金額高達295.5億美元,占中國FDI比重達4.88%。
外人直接投資、中國FDI、招商選資、高新技術產業、農業投資、服務業開放、外商獨資、環境污染、產業結構調整、區域經濟協調
分享: